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周范超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
        周范超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福建省泉州市  3627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也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要认清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瓶颈,研判、分析、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探索“互联网+”时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的培养方向,这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当前,面对情况日益复杂的网络信息,高校必须从传统的一元化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变,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政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思政教学要深入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学生认知,也要重视多元化教育,使多元文化在不影响学生正确观念的情况下,能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又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处理好本土化观念与西方观念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教师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批判其中的糟粕,也要有选择性地对待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资源,利用有利于我国发展的部分,批判和否定腐朽的部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2.1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一切连接逐渐成为了现实,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消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遍大街小巷,诸多的新消息、新观点、新现象也是千姿百态。然而,高校的思想教育依然以传统的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使教育无法连接社会热点与焦点,进而造成学生缺乏市政变化与知识的有效融合。
        2.2挑战教师的话语权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这一方面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标准。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思想比较开放,授课语言幽默有趣的思政教师更受学生们的欢迎。与此同时,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知识,很多学生已经不满于教师的讲解,常常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资料,以此来验证教师言论的正确性,这严重冲击了传统教师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3大学生多元化思潮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善于发现新鲜事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之间的竞争呈现出了白热化,信息发布者也会想方设法的去发现热点,并以“故事+情节”的模式去吸引浏览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更是所有平台所争取的主要对象。开放性的网络造成了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思想潮流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3“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策略
        3.1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
        思政教师除了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外,还必须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整个思政教育有更多的自由度。思政教育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必须要用非常严肃的态度给学生上课。相反,教师要把那些严肃的话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学生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理解这些知识。微信已经由传统的聊天工具发展成为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微信。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些移动互联网工具,既要看到它的应有优势,同时还要看清它的应用局限性。思政教师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时要合理选择推送内容,在保证推送资源的质量的同时还要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准则,不要用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糊弄了事,要对每个学生都认真负责。
        3.2建设思想交流网络平台,重视辅导员的话语权
        高校大学生的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了解学生思想,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而重视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是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可以说是“海量”,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会随着接触到的不用类型的信息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果高校辅导员依旧采取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不满和抵制,使辅导员的话语权被严重削弱。高校辅导员应该基于“互联网+”,建设新的思想交流网络平台,借助QQ、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介,采用大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方式定期开设网络班会,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增强辅导员在学生中的信服力
        3.3加强大学生网络观教育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一些消极影响。“互联网+”形势下,一切活动通过网络都变得简单便捷。部分大学生好奇心强但又自制力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网络观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辨别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自觉做网络安全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消费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自觉抵制网贷、校园贷,成为文明理性的网络消费者。
        3.4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在大学生思想的成长过程具有思想认知特点与阶段性特征,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点突出校园文化,强化校风的有效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采取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去感染大学生,同时还要强化对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网络尝试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活动中,实现对网络功能的自主开发,建设网络品牌的建设工作,并通过探究与分析的方式,对网络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充分发挥网络的依从性,激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
        结语
        互联网+时代,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单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搬到互联网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教育全面成长、成才。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网络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及交互式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春宇.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13):63-64.
        [2]李丽鹏,卞都成.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0-123.
        [3]韩有桧.“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108.
        [4]刘姝怿,许法鑫,门利友.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现代国企研究,2019(06):217-218.
        [5]韩有桧.“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