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 王甲群
[导读] 网络信息化使各民族、各地域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获取感兴趣的
        王甲群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  342400
        摘要:网络信息化使各民族、各地域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在网络上不断地碰撞和交流,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他们的健康成长。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共享的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缺乏营养的“快餐文化”也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研究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化;信息化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日新月异。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网络信息化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借助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概念,主要指在网络上形成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等。与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共享性。网络文化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和传播,而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相比,网络具有传播速度更快的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传播,可极大减少成本消耗。其二,网络覆盖范围较广。从覆盖范围来讲,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其可将更广泛的地理空间囊括在内,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广阔的范围覆盖。其三,网络文化交流具有自由和开放性。网络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为所有人提供了传播和交流的机会,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和自由的交流空间[1]。2)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发展机会。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网络的出现,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种文化借助网络获得了充分交流和融合,这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更多素材。因此,以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网络文化为切入点,可以从生活方式、思维观念、事物认知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也要在校园文化、学习制度等方面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网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3 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随着网络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逐渐模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受到新的挑战。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各种信息平台上耐心、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在繁杂的信息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学生入校以来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然后是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调动所有教职工参与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情感和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为、学有所用,真正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构建完善的交互式平台
        对于交互式平台的构建过程,需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并不断提升和总结。首先,分析和构建数据结构。互动教学平台以网站的形式进行,因此网站框架需要负责学生管理、学习活动记录、教材管理、在线交流等工作。如果需要在线测试功能,则应科学设计题库类型和试题数据结构等。其次,搭建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

教学平台不会是静态的,内部数据会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后台管理平台,如网络课件的添加、删除、用户信息查询与统计、题库管理等功能。(具体ASP实现技术请参阅相关资料)。最后,构建前台操作界面是师生使用交互式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必须包含学习内容的选择、在线交流讨论等功能。只有将这些信息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整合,才能够完整地建立交互式教学平台。让这种平台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
        3.3 实施分层教育
        在需求层次引导方面,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有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实质性的帮助,在切实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其长短期的学习计划的设定和完成情况的反思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为自我实现等理想需求努力奋斗,促进其需求层次的提升[3]。在分类分层教育实施方面,校方和思政教师都要充分重视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的需求特征,讲究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实施的“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在采用集体学习教育、团体引导解决学生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跨学科的学习竞赛、社团活动、科研创新项目、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和条件,同时也通过实践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学风建设和文化环境建设,为思政教育革新探索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适宜的土壤。
        3.4 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应成为重要支撑,将其特殊发展规划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议程并逐步实施。为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支撑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框架,教育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第一,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投入。只有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价值,二者的整合模式、影响因素和集成效应的研究,才可以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和框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只有加强相关研究,才能避免盲目跟风,陷入信息化的技术泥沼。第二,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财政投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无法进行。有关教育部门应当采取优惠的资金政策,设立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专项资金投入。第三,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人才的投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着繁重的教育科研任务,很难全面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因此,应扩大相应的人员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3.5 加强网络管理
        注重创新安全防范手段,加强网站登记备案、接入服务等基础资源管理,严格按照网站管理规定积极做好技术维护工作,从根本上做到对网络安全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规范上网行为,健全完善管网用网的制度和规则,规范官兵有序联网、科学上网。做好涉军舆情管控,加强涉军舆情的预先研判、监控处置、生态治理和舆情信息服务有关工作,加强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推进网络舆论力量队伍、阵地平台、技术手段建设,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条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校方应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资源,建立新型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与成才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淑敏.浅谈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124-126.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