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欢
贵州省瓮安中学 550400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推进,阅读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引进和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此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的“群文”是相对于“单篇”而言的,但“群文”的“群”却并非单篇简单叠加,“群文”组合机理是结构化,这是群文阅读最主要的特质。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群文”的议题是核心,围绕议题聚合的文本,都必须在议题的属性之内,并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议题,形成理解议题的一个有层次性、程序性的认知体系。
一、围绕核心素养,形成阅读主题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第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沁园春·长沙》是第一篇诗歌,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文本基础上的延伸,因此这节课作为高中生的第一节课,就担负起初高中语文学习过渡衔接的作用。基于此,本人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
群文议题 感悟毛泽东“沁园春”词中的宏大
群文篇目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字词,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 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归纳诗词的写作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归纳诗词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感悟毛泽东“沁园春”词中的宏大
二、巧设情境与问题,推动自主阅读
建构主义的早期哲学家杜威有一句名言: 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 导入课题环节,尽可能关乎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本人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教师:刚才我上班差点因为堵车迟到了。同学们在上学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一样的情景啊?那这个时候你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个人就不一样,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我们来看看:
瓮安风光,千里车流,万里人潮。
望文峰中路,车行茫茫;河西大道,汽笛啸啸。
司机烦躁,上蹿下跳,膀胱欲破无处尿。
看日落月升,尚未过桥,分外煎熬。
交通如此糟糕,引无数大款上公交。
惜神龙大众,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
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电摩把车超。
俱往矣,还数自行车,边蹬边笑。
如果给这个作品拟个题目,你会拟什么?——沁园春·堵车。
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也是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将阅读的主题细化,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从而解决问题,实现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所以本人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沁园春”词,那这节课就通过《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对阅读,来探讨“沁园春”词的写法以及其“沁园春”词中的宏大。
三、注重总结,加强梳理整合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理解文本,学会阅读,丰富积累,是群文阅读最最基本的策略。仅仅是比较,还不是目的,也难以具有一定的深度,归纳总结和比较组合在一起时,才能使学习走向更深的层次。梳理,就是对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分类、分层和分析,整合则是将看似分别独立的内容和材料进行组合和联系。梳理和整合是更高要求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它既是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常用方法,也是阅读和写作中常用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和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内容:
诗中之景(上片)
《雪》
1.领字:
2.概括内容:
3.意象和意象特点:
4.目的:
5.感情基调:
《长沙》
1.领字:
2.概括内容:
3.意象和意象特点:
4.目的:
5.感情基调:
诗中之情(下片)
《雪》
1.过渡句:
2.概括内容:
3.意象和意象特点:
4.目的:
5.感情基调:
《长沙》
1.过渡句:
2.概括内容:
3.意象和意象特点:
4.目的:
5.感情基调
通过整理,学生已经可以明确《沁园春》词豪情为基调,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同时经过小组进一步讨论交流,可以进一步领悟毛泽东“沁园春”词里的“宏大”表现在——
景物选取上:视野开阔,选取了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的景物。以上片“看”字所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层林”,有江中“百舸”,有空中雄鹰,有水底游鱼。而从景物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动静结合,天长水阔,山红水绿。
语言选择上:诗人笔下的意象不是客观白描,而是给选取客观物象灌注了更多生气,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万”“层”“漫”“透”等,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更令人感到可爱。描写雄鹰、游鱼等意象着力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一“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同时,毛泽东诗词中还常常出现展现强大力量的数字:“千里”“万里”“万山”“百舸”“万类”“百侣”“万户”,其他诗歌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万木霜天红烂漫”“寥廓江天万里霜”等。
情感表达上:抒发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坚定信念,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自身民族的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切。
学习的意义在于认知与经验的变化。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他不平凡的青春岁月里,以诗词记录和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后面可引导正值青春的学生们仿照《沁园春》的结构来抒写和激励自己的青春岁月。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言语活动,从而广化、深化、敏化、美化他们自己的语感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