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廖玲
[导读] 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中心问题加以论述与调查,首先简单介绍了思辨能力,进而研究了思辨能力培养在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运用。
        廖玲
        (新疆大学 外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中心问题加以论述与调查,首先简单介绍了思辨能力,进而研究了思辨能力培养在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运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在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意义。英语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通过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思辨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对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
关键词: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英语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他也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根据这一指导原则,作为英语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需求紧迫。
        1.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思辨能力亦被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从实践角度的层面上来看,思辨能力主要包括思辨技能与思辨方式;二、从精神层面上来看,思辨能力是一种人格与态度。而就思辨本身而言,思辨是一种批判能力,是人对被思考对象价值的一种客观评判。
        国外研究中,Peter Facione等(1990)在“特尔斐”项目(The Delphi Project) 中构建了思辨能力的双维结构模型。双维结构模型将思辨能力分为认知能力(阐释、分析、评价、 推理、解释和自我调节)和情感特质(好奇、灵活、自信、开放、公正、诚实、理解等)两个维度。特尔斐项目组认为一个理想的具备思辨能力的人应该是:具备好奇心,信息充分,相信理由,做评价时思想开放、灵活和公平,诚实面对个人偏见,谨慎作出判断,愿意重新考虑结果,对问题有清晰认识,在复杂问题面前有条理,认真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标准,调查研究中重点突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做到结果准确(Facione,1990:2)。Paul和Elder(2006)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为三元结构模型。包括思维元素(目的、问题、信息、概念、假设、视角、推理、启示)、标准(清晰性、准确性、相关性、逻辑性、精准性、重要性、完整性、理据性、广度和深度) 和智力特征(谦恭、独立、正直、勇敢、坚持不懈、自信、富有同情心、公正无私)。
        我国教育界对思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重要性的研究不断深化。1996年,学者钱坤强便提出应该把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正常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能力是从理性的角度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然后通过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秋芳曾提出并解答了如何使思辨力培养与外语语言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的问题。孙有中在研究中提出:“要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角度重新思考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与考试、形式、教材编写整个教学过程。”沈毅(2014)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模型,提出了思辨能力的标准即是三元模型的“五个能力”加上“主观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收集、分析和阐释信息的能力, 清晰、准确地提出关键性问题的能力,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不同思想和观点持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有效地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由传统课堂教学演变而来的,强调将线下传统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让二者进行优势互补,既发挥教师监控、引导以及启发等主导作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外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辨教学的现状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双方衔接不畅。第二,远程师生互动不足,第三,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能力不够。同时,基于文献分析归纳前期研究不足之处,教学改革需要运用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影响和提升方面的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最终使学生实现自己判断分析和评判文章的能力,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加强这方面研究,尤其是在运用基于线上平台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影响和提升方面。
        2.混合式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结合与提升
        综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开展了很多,从研究中获得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但是以往的研究更强调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学生间的研究,而开展不同相关参与群体的运用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影响和提升方面综合调查研究较少。
    本教师作为一名一线公共课教师,在教学中,接触到全校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的心理与实际情况都有深入了解,在运用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影响和提升方面,也具有深入体会和独到研究。新疆高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有很多线上平台,譬如新疆大学近年来在教学中应用了雨课堂、iSmart、学堂在线、学习通、unipus等多个线上平台,这些不同的线上平台,在教学中运用,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影响,培养好下一代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基于线上平台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可以在线上线下的学习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前,混合式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流,各种平台应势而生,这些先进手段可以很好的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运用平台和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手段,带着学生做课文内容分析的PPT和思维导图,并且以分小组的方法组织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理清思路,形成观点,从思辨的角度分析课文,以达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系统性思维、跨学科思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单一学科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素养,要懂得团队合作,跨学科合作才可能培养跨学科的素养。在保护好思辨能力独立思考之时,同样要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因此,在笔者研究应用阶段,都是强调学生思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共同提高。学会倾听、学会表达,都是协作中最重要的课题。要把知识学习渗透到基于项目的合作中,使我们的学生得到这种实践的感悟和收获。在小组协作完成PPT和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思辨能力,也提升了合作能力,并且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中,运用了线上的现代技术手段,帮助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线下教学中,进行反馈思考和提升,可谓一举多得,有机实现了混合式教学和思辨能力提升的高效结合。
        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的研究价值在于:从宏观层面上,助力英语课程教改的组织和规范。从微观层面上,依托英语教材探索为思而教的实施策略,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将线上思辨能力的隐性训练和线下思辨能力的显性训练相结合,以达到有机协调各因素,使它们沿着共同的方向形成提高思辨型课堂教学效率的合力,产生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整体效应。
        3.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的研究过程
        鉴于公共英语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非本专业领域知识涉猎较少,在非专业领域的思辨能力和跨学科知识储备略显薄弱的现实状况下,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以新疆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包含3个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班级中选取了60名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和测试,同时为了排除主观因素与语言的干扰,更为科学直观地测试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使用了参试者60人在参与研究之前与之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对比。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思辨能力的提升。研究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该教材中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可作为阅读的精读和泛读教材,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在线上布置任务,并且提前要求学生自学完平台(unipus平台)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在线下的课堂活动中,进行展示,评价与思考,以达到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该教材每单元的翻译练习,是两篇中西方对比的英汉互译文章,非常适合做为跨文化研究的素材,以思辨的视角进行东西方对比,这种研究符合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超高速发展时期,而根据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中国将转为中高速发展时期。跨文化对比分析与研究就是为了寻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式,学生作为中国明天的中坚力量,培养思辨能力就尤为重要。
        基于线上平台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运用于英语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与对象,是在笔者授课过程中依托所使用的线上平台,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计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ppt模块集。每个ppt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计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生学习效果。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方法,应用于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可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式高效使用,可实现英语教学中的中英双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教学,并使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实现在教学中融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手段并用,达到不仅教授英语知识,并能实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在线上线下的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应用研究拟达到的目标为:
        (1 )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2 )受试群体的自学能力提高
        (3 )有利于教师制定一套有效的提升思辨能力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
        (1 )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学生缺乏思辨能力。
        (2 )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3 )目前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还存在的难点。
        对受试群体的前后检测方法为:问卷调查及访谈,对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在课程应用阶段,教师采取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在课程应用阶段,教师根据所设计与制作使用的微课程进行不断总结,反馈,分析与提升,并与其他英语教改教师一同召集教育研究者为主的讨论,综合各方视角和认识提出适宜的教育策略。在此基础上将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授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查结果再次反馈给不同参与群体,以实现对课程应用的分析与提升,一方面实现不同群体间认识上的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和完善。此分析和研究适宜在教学中运用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影响和提升。
        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于课文精读学习。精读(Close Reading)是与泛读相区别的概念,简单来说,精读就是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懂、读透,明白它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从思辨角度来讲,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时候,学会问问题,研究文字和语言,弄清楚故事机构和逻辑,并能分析人物等。为什么对精读有这么高的思辨要求呢?主要还是希望学生英语阅读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是思辨的从阅读中获取知识,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并能带着问题去读,读后能发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思辨的进行精读,就是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研究要达到的的研究结果。
        基本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4.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借用文秋芳教授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的相关概念,设计了一套用于学生自评的调查问卷,并将问卷所涵盖的分析、推理、评价技能与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标准体现于题项中,编号以明确受试者在具体环节上的优劣势状态,了解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的量。并选取受试者60名学生中的9名(每个班3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录音,以得到思辨能力提升的质的衡量。为了排除问卷中的题项描述对受试者带来的干扰,并进一步考察思辨能力水平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本文使用受试者在思辨训练前后的两次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通过对以上两种研究方案的全面统计与研究,获得较为科学的预期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
        对受试者6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7名学生认为在此思辨训练中很有收益,提高了思辨能力,增强了思辨意识。有2名学生认为有效果。有1名学生认为效果不大。对进行访谈并录音的9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名学生均认为得到了思辨能力质的提升。参与问卷的学生表示,在此阶段的思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评判与讨论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进行评判性思维的思辨教学中,感受到了来自别的同学的不同观点和不同思维模式,这些学生也对思辨教学的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表示希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同时,部分受试学生也对在思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了反馈,疑问主要集中在思辨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思辨教学方式探讨上。在此调查过程中,调查者也对受试者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了分析与解答,并进行了反思和深入的分析。
        在如上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后,本应用研究也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反思促进思辨的提升。    (1)思辨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跨文化或跨学科的讨论,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现代社会信息繁杂,要做到不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走,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需要具备理性思维。思辨教学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目标。另外,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以及个人思维的发展,不被不良言论蛊惑,也需要思辨教学的展开。
        (2)思辨教学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教学形式。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带领学生做ppt,做小视频,思维导图,小组讨论与结果展示,师生互动与点评等等。这其中教师在点评学生的ppt制作方面,强调ppt需为要点型,不可做成段落型,这个提炼的过程非常重要,对思维的发展和评判性讨论有益,通过反复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展示能力,提高了思辨的能力。有学生提到在制作小视频过程中,因技术要求较高,花费在技术上的时间比思辨分析上的时间多。对这个问题,教师也做了相关答复,要求学生把精力放在对学习素材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培养上,关于思辨的小视频制作改为一学期一次,放在寒暑假进行。
        (3)另外,进行英文辩论也是提高思辨能力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还采用了英文演讲的形式,和课堂上对单词做语义分类的方法进行思辨教学,达到有效的效果。辩论,演讲,和语义分类,这些思辨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学生们很有兴趣,老师自己也感觉到在思辨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些思辨教学讨论中,比如关于个体自由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的讨论,师生都感觉到通过思辨讨论,思想上受益匪浅。
        (4)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非常重要。在公共英语教学中,通过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思辨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时候的阅读课程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英语课了,而是结合思辨教学和思政建设的课程。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带领学生了解到文章背后的社会因素,通过评判与讨论,进行思维评判性的分析,已达到思辨教学的目的。
        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在如上的调查访谈之后,进行了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总结。通过一个学期的思辨训练,其中包括带领学生进行精读课文的结构分析,做思维导图,课后练习的中西方文化对比,以及每课的思辨话题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进行了思辨分析,学会用思辨的视角看待事物。相较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第二次期末考试成绩也有大幅度提高。
        
        5.结语
        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提升思辨能力很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能力要强于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者不一定是异类,但会有意识地与习惯性思想的来源相隔离。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在计算能力上碾压人类,其思维结构一定由人类创造并控制。所以,在学生成长中真正要培养起来的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系统性思维(systems?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就是思辨能力。在人工智能普及的当代社会,在线上智能平台与线下传统教室相结合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尤为重要。
        当一个人有勇气去怀疑常规想法,并能通过科学思辨证明自我时,才开始脱离平庸。一个人要想不断成长,就要尝试着思辨的去发现“原来很多人说的并不对”,这是自我觉醒的开始,也是成就自我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引导。基于线上平台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思维训练方面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Facione,P.A.1990 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The Delph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M].Millbrae: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2]Paul,R.& L.Elder.2006.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3] 沈毅.谈讲座型课程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中国经济”课程为例 [J]. 英语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 究 ,2014(3):31-41.
        [4] 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 框架 [J]. 外语届 ,2009(1):37-43.
        [5]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作者简介] 廖玲(1974-),女,汉族,四川射洪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英语教学。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英语课程资源库建设)“基于线上平台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编号:2020DXYYJG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