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胜军
北京汽车博物馆 100070
摘 要:北京汽车博物馆经过有目标的选择,收藏了世界汽车工业各时期的代表车型,这些车型代表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不同阶段,也体现了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及文化背景,可以印证对应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技术工艺情况。在对外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过程中,需要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在常规的科普讲解、互动展项讲解、科普小课堂等形式之外,也开展探索利用科普剧、广播剧的形式进行传播,以达到更容易让观众接受的科普形式和效果。
关键词:科普传播、科普剧、情景剧、广播剧、汽车文化。
引言
北京汽车博物馆从开馆后,采用多种讲解方式向观众传播汽车文化,并在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普剧传播形式,助力科普传播。本文结合汽博馆的科普剧的开展情况,总结科普剧定义、特点、类型,以及科普剧在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及需要改进的情况,并提出常见模式及要求,指导汽博馆相关工作开展。(以下北京汽车博物馆简称汽博馆)
1 汽博馆科普传播核心
1.1汽车发展历史
研究汽车发展历史,内容涉及很多类别和课题,其重要性在于梳理清晰的时间节点和事件,对于研究和传播汽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动力变革课题为例,将人类发展史的时间为X轴,以零点为1886年的坐标轴研究系统,以1886年往前为历史研究,以1886年往后为近现代研究,将历史上的各种与汽车有关的动力发明及应用进行按时间排列,并对内容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相似等情况,也可以发现科技发展的规律,并印证了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2汽车技术与科技
汽车,作为工业产品的集大成者,经历百年的发展至今,随着时间、科技、材料的不断进步变化,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和材料发明。
为深入研究和传播相关内容,需要对汽车发明的科技、技术等进行搜集并分类,结合汽车的属性及博物馆对外传播的需求,选择合理的内容进行处理,形成科普知识,相关内容分为以下类型:
材料类:从车身、底盘、电气、内饰进行分类收集及汇总,主要突出相关部位的典型材料变化,比如木质车身转变到钢制车身到铝制车身,再到特种材料车身的变化和特点;
技术类:发动机技术、底盘技术为研究主要内容,例如发动机的技术可以从早期的燃气内燃机到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到柴油、乙醇等多种燃料,以及未来的新能源和电动等为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形成课题,也可以围绕四冲程发动机到转子发动机等运行形式不同的内容形成课题;
科技发明:汽车对于人类发展史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百年的快速发展茁壮中,离不开众多的新发明新思想,汇总这些内容对外传播可以加强受众对汽车产生了解,也会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及细节。以汽车上的重要安全发明为例:汽车的安全带的发明,经历了赛事的事故,科学家的分析,两点式样、三点式样、多点式样的发展过程,以此为题材形成相关课题,可以进行科普传播。[1]
1.3汽车文化
汽车在诞生后到进入百姓家庭,并成为现在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不仅仅实现了交通工具的功能,也伴随着人们生活,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互动作用。结合汽车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从各国汽车文化、汽车法律法规、汽车消费观、用车习惯、车辆造型审美、汽车个性化、汽车消费等进行分析解读,并形成相关内容进行传播。[2]
1.4汽车中的精神传承
汽车是机械产品,但是创造汽车的是具有情感的人类,为了推动汽车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典型人物和事件,从社会价值影响力的考量,从发展史中,选取汽车工业人物,搜集人物资料,生平事迹,符合社会价值的传播价值点进行总结,形成课题,通过讲解、课堂、馆校共建等形式进行传播,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3]
2 科普剧定义、特点、类型
2.1科普剧定义:
科普剧作为一种创新的科普形式,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科普形式。对于什么是科普剧没有准确定义,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及观摩,本文认为科普剧即科学内容的表演剧,采用表演剧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科学知识表现出来,通过演出,让观看者跟随剧目发展的过程,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2类型
科普实验剧:以科学实验为表演内容,通过表演科学实验过程、邀请参与互动等形式,将典型科学原理进行演示,国外也成为科学秀,能够表达科学现象和分析原因原理,起到直观的科学传播作用。
科普话剧:围绕故事线和情节展开,内容比较饱满,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故事环节,可以是通过讲故事,将科学原理进行阐述。
科普歌舞剧:主要是艺术表演形式为主的科普剧,可以用简单的场景、人物对话、诗歌朗诵等形式表达,可以纪念重大活动事件等。
2.3特点
科学观:科普剧无论采用任何形式,主要核心内容是为了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激励人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
价值观:科普剧是为人民幸福生活服务的科普形式,剧本和演出的形式和内容需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形式健康向上,反映时代主旋律,不能哗众取宠,流于世俗,更不能有不文明用语或行为动作。
艺术观:科普剧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需要贴近生活,并有新颖的表达方式,演出采用的语言生动流畅、表演富有特色,内容能够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让人印象深刻。
趣味观:科普剧是为人民服务,目标是通俗易懂,好看好记,易于传播。博物馆的科普剧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少年儿童和院校。因此,要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流行的动作,设定一些包袱,或邀请孩子们参与互动,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理,也牢牢抓住当下快节奏的特点,通过演出,传递好玩、好看、易懂的科学原理,使其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和感染,提升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3 汽博馆科普剧实践探索
3.1雷锋--一个汽车兵的故事
2012年,汽博馆在思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围绕汽车元素的思考中,建设了“雷锋--一个汽车兵的故事”项目,该项目为每年3月5日至5月,项目内容为展区讲解雷锋与解放车、演出一场雷锋情景剧、做一名雷锋送课程去学校。
其中的情景剧为汽博馆自编自导自演,全部演员均为博物馆工作人员。该剧本内容为雷锋的一生、新时代雷锋两大部分,响应社会了解雷锋、学习雷锋、争做雷锋的需求,并将社会最新年度人物,社会新闻融入剧本,常换常新,部分环节采用志愿者和学生参与,拉动孩子们的参与感。
截止到2019年,整体项目年服务观众量为十余万人次,受到众多院校认可,形成汽博馆的独有品牌,产生显著品牌效应,也与多所院校及机构产生了品牌合作共赢。
3.2广播剧:从白面书生到中国汽车工业脊梁--奠基人饶斌
2020年,为了更好地记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传播中国汽车文化,汽博馆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主办《中国汽车工业人物展》、《燃速——世界汽车百年人物雕塑展》及相关活动,通过讲述中国汽车工业人物、世界汽车运动赛事人物的故事,传播拼搏奋斗、永争先列的精神,致敬汽车人物情怀。
此次相关展览为现场布展,展区设置展板及影像播出,涉及内容详实,意义深远。但疫情防控要求,观众不能到馆参观,无法展示的展览是无意义的展览,结合这个情况,汽博馆创作了新的科普剧形式,暨采用声音为记录和传播形式的广播剧《从白面书生到中国汽车工业脊梁--奠基人饶斌》、《播一颗种子给未来--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两部广播剧,以饶斌和卡尔·本茨为故事主角,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经典事件,将两人可歌可泣的生平,通过邀请陈铎、殷之光、虹云、杜宁林等老艺术家,用声音还原这些环节并展示给大家,形成耳朵里的科普剧的效果,广播剧的效果非常好,充分符合科普剧的特点,有利于传播利用。
4 汽博馆科普剧实践经验
4.1经验
提前进行筹备、准确的核心、合理的预算、优秀的剧本、多技能的团队成员,这些是科普剧的成功的前提。一部优秀的科普剧的实现需要以下几个环节:
立项把握进度表:制作科普剧的关键在于,提前制定项目责任书,内容包括项目内容、资金预算、针对人群,从项目策划阶段保证严肃性和持续性。同步制定好项目进度,包括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确保科普剧作为项目保质保量实施;
创作剧本:创作剧本的关键,在于剧本要表达的真实性,饱满的内容和剧情冲突,大致为人物背景、事件背景、冲突与矛盾、升华与渲染。结合不同类型的科普剧,结构会有调整,但是遵循这个原则,能够立体全面的展示人物,达到传播的目标。剧本的制作是个相对专业的工作,应选择对项目全面了解,对故事内容和事件能够精炼升华,文化修养高,文笔好的人员进行剧本创作,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包括剧本反映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确保无误后形成科普剧的基础。
拆分角色:剧本经过审核后,形成角色清单,针对每个角色,找到特点,形成差异点,针对特点选择演员。
挑选演员:每一部科普剧,都会有不同的演员参加,不用苛求每个演员都是高大上,帅气俊美,而是在拆分角色后,针对角色需求进行演员的选取,目的是确保演员和剧本中的角色的形成高度契合。
演员排练:一场科普剧,不仅要有良好的剧本做支撑,也要有符合角色的演员,更重要的是有一名有经验的导演进行排练指挥,导演通读剧本,理解剧本的内容和冲突点,在排练的时候,不仅按照剧本的内容进行演绎,同时也可以调整细节和提升,确保剧本的有效实施,一般建议请专业导演进行指导,并培养博物馆自有导演,以备长期发展使用。
化道服:科普剧不是闹剧,也不是上台背台词,从演出现场的舞台、上下场、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配乐、音效,演员提示等,结合博物馆的使用需求,一般需要一名做事细致、记忆力好的人员承担,能够从细节和流程上高度还原剧本内容。
宣传传播:现在处于网络时代和信息爆炸时代,结合博物馆和社会需求制作科普剧,提前谋划宣传亮点,一定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渠道进行宣传及传播,思考演的是什么,价值是什么,谁是受众,针对性的提供给受众群体,这样才能达到言之有物,闻之有喜。
4.2不足与思考
专业人才:科普剧是新的科普传播形式,是一门新鲜事物,博物馆行业普遍没有这方面人才,而具有编写剧本、导演剧目、专业演员的人才往往又和博物馆的专业性不相符,所以近年来,博物馆的科普剧的制作和传播力度偏小,还没有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建议如下:一是干中学,在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贴近博物馆的传播目标;二是联动社会专业资源,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引进合作伙伴,一同将科普剧完善提升;充分挖掘志愿者的自身专业性和潜力,将志愿者当做博物馆一员培养,形成博物馆人才储备库。
科普剧题材:博物馆的分类将各项研究和工作内容专业化、深度化,所以很难找到好的专业题材形科普剧来进行科普教育传播。结合汽博馆的工作经验,一是深入学习,开拓思维,结合专业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特色的内容题材进行制作科普剧;二是引进同行业、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题材,通过合作、学习、改进来形成新的科普剧。
演出场地资源: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科普传播,大多数博物馆是公益类博物馆,场馆设计是为公众参观服务,缺少演出场地,或场地条件不足,设施设备及道具等,未能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解决方法有几个:适度提升改进演出场地资源,能够提供固定的场地,影音设备、灯光和观众区;优化剧本和科普剧的演出要求,可以结合小品、情景剧的形式,实现小剧场,小演出大频次,可以适应最低条件的演出,也能够快速走入不同学校进行传播;尝试将演出排练熟练后,进行录制影片,用影音播放的形式进行线下线上的传播,避免场地资源不足造成的影响。
资金不足:结合汽博馆和其他场馆的经验,科普剧需要时换时新,并存在着不小的成本,需要每年进行立项和资金预算申报,有时候会因为场馆运行等客观因素进行项目调整或大幅度压缩,所以积极拓展外部资源,和社会的公益组织、歌舞社团进行沟通,实行品牌内容共建,实现费用压缩或减免的目标。
在博物馆内,尤其是科技专业博物馆,采用科普剧形式进行科普传播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显著的模式和标准,各馆也在进行大量尝试。但是在未来的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多元化,艺术化的科普剧的形式会越来越受欢迎。本文基于汽博馆的部分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尚有不足之处,在未来汽博馆还会在结合实际工作和经验,总结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汽车简史,编著:朱绍中、余卓平、陈翌、何瑛、马钧?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12
[2]中国汽车产业文化简史,主编:赵丽丽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
[3]博物馆的观众服务 编著:单霁翔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