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幼儿园 311200
【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常识教育任务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已有的植物角即“苗苗协奏圃”,通过认领、种植、观察、创意想象的途径,全面的引导幼儿以剪贴的形式将植物种植前的创意想象和种植后的再造想象以艺术的手法记录下来,从而提升幼儿观察、合作、语言等能力,同时也提高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苗苗协奏圃 创意剪贴
【主要概念的界定】
苗苗协奏圃:通俗的讲是指植物角,是我们课题组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利用班级中已有的植物角,去创设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科学整合的可以种植、观察、合作的苗圃。协奏指的是合作。总的意思是指孩子们能够团结合作一起种植、照顾小苗苗的园子。
创意剪贴:是立足在苗苗协奏圃的基础上,孩子通过观察,意识到自我感受去结合我园的创意剪贴特色,再进一步有意识地创意剪贴。即幼儿运用剪刀和纸张,通过剪、贴等技法,在成人的积极引导下,通过感知、欣赏、想象等,创造性的表达或反映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它是需要具备一定基本剪贴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创作,带有独创性和随意性和趣味性。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探究,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
2.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植物一些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特征和变化,并运用已有的创剪贴经验,用创意剪贴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剪贴活动的兴趣。
3.通过本次实践研究,创设浓郁的剪贴氛围,以培养幼儿剪贴兴趣和能力为核心,形成鲜明的剪贴办园特色。
4.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重视植物角的教育意义,更新教师对剪贴艺术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剪贴活动的指导水平。
二、研究内容
1.以“苗苗协奏圃”探究观察式的活动方式展开趣味创意剪贴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孩子独特的思想体会。
2.“苗苗协奏圃”融入区域主题活动,对幼儿创意剪贴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并积累活动内容、经验、方法等。
三、研究途径
(一)构建“苗苗协奏圃”趣味创意剪贴的基本框架
(二)自主建设,处显生机
1.“花”色齐全种类多
创设良好的自然角环境,有助于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更能让“苗苗协奏圃”充分的发挥它本该体现的活力,让孩子在探索学习中跟教师一起互动。在整个种植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以幼儿为主的观察和老师为辅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师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
为了丰富“苗苗协奏圃”,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成为“苗苗协奏圃”真正的小主人,提高植物角的教育价值,我们引导幼儿大胆对“苗苗协奏圃”进行分类、规划。
2.你中有我更精彩
为了让幼儿对产生植物更大地兴趣,我们将“苗苗协奏圃”延伸到班级区域。
(三)自主分配,自由组合。
1.自由分组,合作“玩”美
幼儿自主选择一起合作的伙伴,分成四个小组。因我班班级环境特色是以“花”为主题,我班幼儿已对花的名称已有一些了解,所以我们按花的名字给自己小组命名。
2.自主分配,任务“玩”美
幼儿分组后每组成员自由选择的形式当记录员、观察员、小园丁。
3.自主选择,个性“玩”美
开设初期,为了提倡幼儿的自主性,我们结合核心经验理念,选择适合中班年龄段的植物。中班第一学期是夏秋之际更适合种蔬菜,所以第一学期我们种了蔬菜种子。
中班第二学期是春暖花开之际,所以这个学期我们种植了花卉植物。
(四)自主观察,合作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包括:产生疑问或疑惑;猜想和假设;观察与实验;记录与整理获得的信息;解释与交流等基本环节与步骤。
1. “小豆豆”创想曲。
“猜想和假设”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孩子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从幼儿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幼儿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培养幼儿的猜想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他们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对种子长大后的样子进行了猜想。右图是幼儿对向日葵种子的猜想。
2. “小园丁”送水记。
《指南》中讲到: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幼儿的好奇主要表现在喜欢接触大自然和新鲜事物,到大自然中去常为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因为好奇小苗苗的成长,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及时给它送水,呵护它。
案例一:双休过后的一天早上,多多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哼着小曲儿喜滋滋地来到了苗苗圃,看见苗苗圃的小花儿们得叶子都干瘪了,连忙告诉老师:“老师,老师,不好了,苗苗都掉死了。”我一看:“呀,两天不见怎么就这番模样,你瞧它的叶子这么干瘪,会是缺水了吗?。”这么一说:“多多明白了,它这两天可能是没有人给它浇水,所以都没有精神了。”多多立马给小苗苗 “喝水”。
3.“小苗苗”创意剧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利用早晨、中午、傍晚这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去《苗苗协奏圃》看一看植物们,去发现他们的变化和同伴、家长交流。自主游戏时间可以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记录苗苗的成长。每次苗苗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利用室内自主游戏时间来对苗苗进行剪贴,每一组幼儿都由记录员去“苗苗协奏圃”将自己组的小苗苗搬进来放到“花花世界”(剪纸区)进行观察剪贴。在自主剪贴过程中,鼓励大胆地剪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记录标志仔细观察各种细节,尽可能将细节记录下来。
案例二9月26日,今天天晴,萝卜苗趁着我们的休息时偷偷地长出来了,孩子们在早上来园的时候,雨煊发现到苗苗长出了两片小嫩叶,赶紧拿出“苗苗记录本”,及时地将苗苗的成长剪贴记录下来。
分析:通过细微的观察,雨煊能够抓住幼苗叶子数量、颜色、大小的特征用剪贴的方式记录下来。
案例三:10月17日,自主游戏时间到了,这天是阴天,没有给萝卜浇水,记录员想:“没有浇水就用叉×表示吧。”这一次他们观察到了叶子的变化,茎从绿色变成了红色,记录员用粉红色的纸剪了一条细细长长的茎。幼儿还发现它的叶子波浪形的,用自己的方式将叶片剪成了波浪形。
(五)自主交流,共同成长。
1.互动交流,知识共享
在制作《苗苗成长日记》过程中的交流与评价。和幼儿一起观察交流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对植物观察细致的幼儿做出肯定的表扬,对植物观察不够细致的幼儿进行鼓励,并引导幼儿将没有观察到的地方找出来,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布局剪贴作品的空间大小,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案例四:在一次自主游戏后,我们围坐在一起欣赏今天记录员们的“苗苗记录本”,于是就请果果自己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果果说:“这是我剪得鲁冰花,这是它的叶子。”师说:“孩子们,你们仔细地去瞧一瞧,果果剪得鲁冰花的叶子和盆栽里的有什么不同?”鑫鑫说:“哇,这个叶子,好大呀!”心细的钰钰也发现了:“其他植物的茎上都有很多叶子,鲁冰花的茎上只有上面几片叶子,像一个手掌。”师:“孩子们你们看的真仔细,也提醒了果果他们没有观察到的细节。”
通过师幼的集体交流,孩子们在第二次操作中,观察目的更清晰了,剪纸技能也提升了,还能细致地剪出叶子的经脉。
2.自主分享,趣味无限
《苗苗成长日记》完成后的交流与评价。幼儿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小苗的变化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分享交流的时候还能从同伴身上学到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
案例五:回顾孩子们对四本苗苗记录本进行了欣赏学习。幼儿们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组制作的记录本进行了介绍,从预想到长出苗苗再到一点点地长大,记录了它们生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不同的成长变化。在听其他同伴介绍自己组的记录本时,幼儿也学习到了另一种蔬菜的成长过程。通过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及欣赏其他组的作品,孩子们也知道蔬菜带给我们人体的营养,多吃蔬菜,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3.亲子交流,分享快乐
《苗苗成长记》完成后的亲子交流。幼儿将自己认领的种子和同伴们一起合作的记录本与父母交流分享,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六:6月1日,这天是阴天,六一文艺汇演后,琪琪小朋友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走到了“苗苗协奏圃”,说:“这是我们组的植物,它是桔梗,我们每天都会去看看它,照顾她。”妈妈:“哇,宝贝,你们的桔梗照顾的不错哦,你看都开花了。”琪琪又拿来了“向日葵”的成长那个记录本,一边给妈妈看,一边介绍着这个本子,:“妈妈,你看,这是我们组合作一起剪得桔梗花,我是记录员,有时候也是小园丁。”妈妈:“宝贝,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剪得真不错,还添加了自己的想法,给可爱的桔梗做了一把伞,真细心。”听到妈妈的话,琪琪心里乐开了花。
四、研究成果
(一)说说看看-----提升自主观察能力
“苗苗协奏圃”开设到现在,是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抒发对植物美的一种形式,幼儿通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渐渐转变到自己去观察更多的细节,既培养了观察的兴趣,又丰富剪贴素材。通过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不断交流、分析,孩子们变得更自主观察剪贴了。
案例七:一次区域活动,轩轩观察到茎变红色了,他用粉红色的纸剪了一条细细长长的茎,在用绿色的纸做了它的叶子,第四次剪的时候,轩轩说:“萝卜的叶子被虫子咬了”。我说:“这可不是虫咬的,它就是长成这样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轩轩能够剪出所观察到的变化。
分析:在观察剪贴记录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能力一次比一次进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能够观察到萝卜茎的颜色变化和叶子的形状数量的变化,对于类似写生的观察记录,要求孩子能够尽可能将所观察到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
(二)大胆创作——增强自我创美能力
幼儿在“苗苗协奏圃”中,往往对植物的成长后的样子充满想象,他们的作品或幼稚,却反映了他们心目中对事物美的情感。有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创作的可能,发挥他们超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苗苗记录本”中有着无数充满可能的变化。“苗苗协奏圃”,使孩子“作画”开始成为有目的的“照料植物工作”,不断“看”和“试”的过程就是开发创造思维的过程。
案例八:一次剪贴记录的时候,我发现轩轩在作品上剪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我便问:“这个是什么啊?。”轩轩说:“这是给花除虫的机器。”令我惊讶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如此的强大,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给我们意外的收获。
(三)小组合作——激发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照顾植物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孩子们在通过认领——照顾——观察——剪贴——讲评的过程中,渐渐地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合作能力,他们会主动地、顺利地完成一幅幅优美的作品。
案例九:下午区域活动时间,楠楠和哲哲一起合作剪贴记录,楠楠说:“今天我来观察植物,你负责记录。”哲哲点点头。楠楠搬来了植物,发现种子有的种子发芽了长出两片小叶子。楠楠马上告诉哲哲,两人一起合作将这一发现以剪贴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同时完成之后和别的小组分享交流了这一发现。
分析:操作中,幼儿对这种全新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每个幼儿的创作热情都被激发了出来,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做到尽善尽美。这样的小组合作节省了活动时间,合作完成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幼儿的独特创意,也增强了幼儿的向心力。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幼儿一方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还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说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幼儿的表现让我感觉到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剪贴活动有着很大的好处,剪贴过程中上有很多繁杂的事,孩子们也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听听说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它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对话、作品与创作者的对话。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于艳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幼儿来说,这几种对话时相互交织的。在制作过程中,老师要擅于观察并用于表达自己所看到的;评价环节时,老师要大胆的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同时还要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缺点,甚至还要做一个很好的听众,欣赏同伴的作品。在这一来一往中,培养了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改进
幼儿的剪贴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在与“苗苗圃”结合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因幼儿的能力差异,相同的蔬菜、盆栽、花卉等植物作品表现不同,速度有快慢、想法不同、技能有差异,则教师在操作的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创作之前,给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构思;在动手操作中,适时提供帮助,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措施,适时引导,分层引导,可不是看着植物依样画瓢,跟着老师的想法走。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生长环境等兴趣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全面的引导幼儿以剪贴的形式将生活以艺术的手法记录下来,逐步提神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季美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3月
[2] 朱慕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09
[3] 潘玉燕.“小小一角,智慧无限”——浅谈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 学周刊A版,2013,(1):200.
[4]朱兰珍,生活 趣味 多样 整合――谈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