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 27103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充分说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现今乃至以后的生活。在此形势下,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其能对信息技术的操作知识和操作方法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获取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将从信息技术教学出发,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策略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下,迎来社会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以往。就学生而言,信息化时代知识不仅仅存在于书本、课堂,它集中体现于互联网,且互联网的知识更加全面,能够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参考。通过互联网技术,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打开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对事物的认知度变得更高。在教育教学领域,互联网影响学生的学习,因而目前社会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找寻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情景驱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情景驱动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对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用途进行了解,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实际上,不只是信息技术课程,其他课程也一样,都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理论知识,特别对于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信息技术,理论必须配合实践。因此,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学生熟练操作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进而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1]。例如,在教学课程《软件操作新尝试》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软件操作的操作框,先给学生出一个主题,如制作电子相册,可给学生制定几个步骤,第一,制作电子相册需准备素材、软件;第二,利用艾奇视频软件制作相册,再按照课本上的活动指导打开相关的软件;第三,找到桌面素材,添加图片。创设此教学情境,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二、递进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层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容易学习知识,减少难度。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知识面比较不够宽,思维也不是十分成熟,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理解能力跟不上,加上经常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所以认真学习的状态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讲解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从复杂到简单,循序渐进第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尽可能给学生展现层次分明的知识点。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将每个知识点分好前后步骤,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2]。例如,在教学课程《病毒危害早预防》内容时,教师课件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引导式提问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如“电脑病毒的危害是什么?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其次,教师在教学完基础知识后,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新知识;最后,给学生普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病毒危害,了解其中的实际情况,如此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心理引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心理引导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师生关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现代教育下,心理引导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相关教育研究发现,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优秀度,且今后的学习表现也会越来越好,学生也会更加热爱学习。所以,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因为在学生群体中,小学生的理解程度最弱,所以教师要更加耐心教导。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学生学习速度可能比较慢,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包容学生,多鼓励不信心的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要让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
四、责任切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要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其最为基础的就是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就是为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即学习的宗旨在于为社会服务,成为能为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的人才。为此,教师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感,并将其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比赛作品负起相应的责任,敢于承担比赛结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责任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建设的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简兴领,金晓燕.浅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J].活力,2019,000(012):105-105.
[2]张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000(00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