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张承喜
[导读] 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教育常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融入新的生活化内容,用新颖的方式来活化教学氛围,将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法治知识的实用性。
        张承喜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南薰九年制学校    642366
        摘要: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教育常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融入新的生活化内容,用新颖的方式来活化教学氛围,将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法治知识的实用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教育常态的不断深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更多要求,法治教师不仅只授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扭转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更多的融入生活化实例,通过情景模拟、素材导入以及课外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进而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就当下的情况来看,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及时挖掘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的众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实例,生活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目的,并通过设计生活化教学情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内容和体系,具体而言,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法课堂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素材通常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一种对学生生活情景的再现,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获得启迪和生华。其次,生活情景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活化整体教学气氛,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和沉闷,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师生之间的交互再度增强,进而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添加生活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根据教材备课时还需要参照相关的资料,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利用生活化素材导入新课程。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添加一些实例,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实例相结合,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刻、全面的教育。

例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将自身的成长经历制作成幻灯片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时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和课程参与意识,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中,并认为道德法治学习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再认为法治课程是一门单调且枯燥的学科,极大的提升其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手段创建生活化情景,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当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信息化技术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在课程中的积极性,通过在课堂上播放道德与法治相关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创建生活化交流情景,将学生全身心带入到课堂中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教学环节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而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视频构建出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交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或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编自导成为一场生活情景剧,将其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和过程进行演绎,并借助于信息手段给学生播放多种生活交际视频,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会大大提升,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也会认真听讲,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都能收益。
        3.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来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如果仍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演讲者,学生也只为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毫无吸引力,甚至还会感到厌烦,在初中法治课程教学氛围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和课堂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升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成长的不但仅是身体”,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青春期身体和思维的发展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关于讨论青春的课堂活动,青春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和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起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全身心融入到课程学习中。
三、总结
        综上,为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正确面对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采用生活化等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夯实理论,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且教师要适应初中法治课程教育常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放开手脚,多引入生活实例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将枯燥化为有趣,将苦学变为乐学,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柳银生.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20(06):54.、
[2]吴雨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9(3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