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妍妍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300020)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推进,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同样是高等专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服装史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的尝试,探索在高校专业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育既是育人之根,更是兴国之本。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印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探索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论,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凸显了“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为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中国服装史课程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如何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过程、全方面的培养,如何以政治思想素质带动道德素质及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成为了艺术类高等教育领域的新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中国服装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探讨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可行方法。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中国传统 “教书育人”教育理念的升华。“教书”与“育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书”是具体知识传授的途径,“育人”则是培育掌握知识的人的过程。知识本身可以没有属性,但不同价值观的人掌握知识,可能就赋予了知识不同的属性。“立德树人”的理念更加强化了对人的培养教育,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现状,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当今高速发展的中国,不但需要精通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人才。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能够更有益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专业知识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思政教育如何科学地、有序地、自然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既是保障“教书育人”综合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路径。因此,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既是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方向。
二、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现状
中国服装史课程是隶属于服装史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以往的教学恰恰因为专业内容的特性而局限在专业内容本身,教师更注重专业内容的传授以及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了解的程度,形成了内容千篇一律、呆板单一的局面,学生们也很难有更多的获得感。教学也是一直延续着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较为单一的方式,教学过程无非是依据历史时间节点的线索依次梳理中国服饰发展演变的脉络。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多侧重的是“教书”目的的实现,而如何达到“育人”的综合目标则大打折扣。这种一贯到底的史学课程教学方式,在各专业院校史学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少见。
三、专业教学思政建设的方法探索
结合中国服装史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特点,尝试通过前置、嵌入、交互三种模式来探索专业教学思政建设的可能性,带动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上述三种模式充实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内容,并贯穿专业知识传授的整个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做、思”三种不同形式的学习体验,自然地把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的前置式模式
前置模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前、中期融入思政教学内容的模式。具体的实施方式是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立新的教学方式并融入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学生通过“观”(听)的体验,并结合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把握和理解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核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以中国服装史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色可将前置模式灵活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在课程前期引入“观”的环节与形式,通过党建类展览、改革开放成果类展览、博物馆展览等各类主题展览的观摩,使学生感悟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从而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的教学目的。再如,通过观摩服饰、非遗等文化类的展览,引导学生在了解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同时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的形成。
在这个模式中,还可以有目的地结合专业的具体章节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美学著作、哲学著作,组织学生观摩相关历史影视资料等。通过这些不同的环节,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辅助学生在了解各不同时期服饰文化特点的同时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设计观的形成。
2、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的嵌入式模式
嵌入模式是指在专业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嵌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模式。
以往中国服装史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学习往往缺乏参与感、浸入感。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实施。嵌入模式的实施方法是在理论讲授教学中引入让学生“做”的实践性环节,并借助于这个“做”的环节嵌入思政教育的内容。
如结合中国服装史的教学内容,引入重点时代典型服饰1:1的复原制作与试穿的环节,营造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氛围。在学生完成服装制作与试穿的过程中,引导并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感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验中国传统织造印染技术的精湛以及匠人精神的博大内涵,从而实现增强学生对于民族自信形成的了解以及文化自信的正确理解。
3、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的交互式模式
交互模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环节,并通过这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模式。这个交互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结合专业的教学,以命题讨论的形式实现。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正方与反方等多角度、多角色、多层次的讨论完成交互体验,增强学生“思”的过程。
交互模式的核心支撑是交互的主题。结合中国服装史的课程内容,这个环节可以设置或引入不同的讨论主题,如“如何结合所学专业提升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心”、“青年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使命感”、“中国服装史中哪些元素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服装设计中传承传统服饰文化”“服饰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如何体现”等。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展开不同层次的讨论互动,通过讨论、辩驳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地思考命题的内涵并主动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正方与反方的互动中不断完成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升华思想意识的高度。
这个模式介入的益处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健康的设计观乃至客观的择业观都是大有裨益的。
合理科学地设置好前置、嵌入、交互这三个模式,能够及大地丰富专业教学的内容,提高专业课程的知识含量,也能够丰富专业教学的方式。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知识的无缝融合,可以构建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相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教学体系,从而使“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呈现出更大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 熊晓梅.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四个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
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J].现代教育管理,2020,(8):23-29
[3]李效东.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新教育,20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