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付慧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龙门中学 253107
摘要: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及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因为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进而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相关资料显示,加强生态环境教育能够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得人们自发的保护生态环境,而初中生物教学则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发展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等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引言
初中时期,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也是他们第一次懂得生物中的很多知识,而生物这门学科刚好揭示了一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刚好可以利用这个学科的特点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理念贯彻到每一名中学生的心中。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恶劣的环境也随之而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个相关部门都应该提倡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初中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迫在眉睫。生物这个学科与我们环境的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在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本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仅供参考。
一、现阶段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不符合时代特点是我国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乏力的深层原因之一。在新时期下,教师应适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中关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改进,但十分有限。因为环境问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且速度很快,这使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教学理念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是学生群体,部分教师也对环保意识培养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知,学校针对环保意识培养所做的工作也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来。教学目标、理念模糊使学生对环境本质把握不清,只能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感受不到环保和自身存在的联系,十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稍显不足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以及引导学生的重任,其所掌握的环境知识、所具备的环保意识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初中教师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知识上,环保素质普遍不足,且普遍对环保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环保知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不在中考范围之内,这是其遭受忽视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物教师接受的都是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其自身所具备的素养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严重不足,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基本起不到有效作用。
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应该根据生物课本,培养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看生物课本,而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大部分也是根据课本内容来讲解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生态平衡这部分时,可以给他们讲解要想维持当前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让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当他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这部分相关内容时,可以给他们讲解植物对大自然的作用,也可以融入进行环境保护的意义。通过生物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的授课,并结合保护环境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将这门课程学习得更加透彻,对这门学科有着更深的理解,当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就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话,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对环境保护这方面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地保护起环境来。在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
(二)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尽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向学生展示各种生态环境被污染及破坏的图像、视频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但部分学生依然无动于衷。对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现场观察,诸如城市边缘地区的河流、垃圾场等地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环境污染造成的不利影,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促动学生从自身做起,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另外,还可以利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到森林资源贫乏的地区,进行大量植树,以增加森林占地面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对其他生物物种的有效保护。
(三)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目前初中生物教师进行生物教学时,不仅只给他们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生物中的实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生物理论课堂中认真学习生物的知识,然后在上生物实验课时,学生可以利用做实验的办法检测自己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亲眼看到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加深自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了解。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模拟生态环境的实验,让他们可以亲身体会到生态的过程,知道怎样才可以维持生态的平衡关系,哪些物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实验,让学生可以亲眼看到汽车尾气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生活中的垃圾污水可以带来怎样的后果,美好环境的恢复需要怎样的过程,亲自动手做些小盆景等。通过他们的亲自实践,既能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是多么重要,多么迫在眉睫,从而养成环保意识。由此看来,生物实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召开讲座,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学校除了强调生物老师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以外,还需要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来给老师及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讲坛,如植物物种、水土流失、沙漠化及雾霾的保护教育。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植被资源及其生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环境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各个学校应及时根据时代发展对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根据新时代初中生的特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探索性、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环境调查、开展环境竞赛等。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职责,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使学生真正发现自然之美,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环境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当今环境的污染程度,还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列中。生物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积极渗透环保意识,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冯海燕.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95.
[2]师亚军.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现代盐化工,2020,47(01):119-120.
[3]高丽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41.
[4]阿尔日曲.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渗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52-353.
[5]薛治水.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