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
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了学生空闲时间。并且,微课具有主题明确、内容针对性强、趣味创作、反馈及时、多样化传播等优势,其在传统课堂的应用,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针对性,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教学需求,微课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育结构,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成果。因此,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被普遍认可,下文对此深入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前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内容、传统教育模式不断优化,逐渐向多样化转变。当前,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更高需求。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教学量大,教学知识庞杂,如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各位教师头疼的问题。微课出现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较大改善和突破,教学质量显著提升[1]。对此,下文对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展开阐述,旨在为社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带动我国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
1、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是信息时代下衍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构建针对性小视频启发学生,使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知识、巩固技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新教学方式的推出,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较大推动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教育主要发挥如下效果。
1.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新的教育资源,以微视频为知识窄体,针对性为学生讲述一两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为学生展现知识点,使抽象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传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加之,教学模式的单一与固化,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极易生出抵触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且,微课更多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探索新事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便更好体验知识,发挥优良教育效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准。
1.2、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以教材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其他教材辅助,学习内容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有限。微课的应用,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收集网络先进信息技术,并将其与教材有效结合,丰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设全面的信息技术体系,协助学生更系统掌握信息技术,实现高效教学课堂[2]。
2、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新形势下,多数家庭条件优良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接触电脑,对于信息技术,虽然理论知识欠缺,实践能力却相对丰富,学习信息技术时,掌握较为迅速,知识应用较为灵活。对于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因很少接触电脑,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在学习信息技术理论时,学生相对吃力。并且,高中学校本身电脑设备不足,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较少,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进度受到直接影响。
2.2、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是主动过程,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最佳途径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因高考的应用,高中学校普遍重视考试科目,对于信息技术这类不包含在考试科目内的学科,学校普遍重视度不足,影响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步伐。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仍普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重视知识而忽视能力,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2.3、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发挥
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实现高效课堂,学生需要积极探索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与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能力,积极创新,依照内容需求选择适宜信息处理方式与工具,以独特表现方式,提升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学生往往因理论知识过于枯燥,操作时间不足,信息技术课时总量较少,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思维难以发挥,信息技术教育效果难以保障,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对此,积极引进新的教育模式,落实微课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1、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通常,微视频时长多在10min左右,因为,科学研究表示,高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在10min左右,微视频短小精悍,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微课设计时,应根据本节课所授知识选择重难点、存疑点内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可随意划分知识,应保障课前、课后学习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还应保障微课自身的独立性。因此,并非所有知识点都是以制作微视频,教师应学会判断,只有正确选择是以制作微视频的知识,方可更好发挥微课作用,保障微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3]。
3.2、教学内容应保持趣味性
微课主要利用学生空闲时间为学生传授知识,在无教师监督下,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源,所以,微课应用时,应重视教育趣味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多数理论知识庞杂,若单纯学习,极易产生枯燥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若将庞杂、枯燥知识直观展现,简化了知识学习与理解难度,并且,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学习,充分利用了空闲时间,保障了教学质量[4]。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高中生兴趣所在,以此将信息技术微课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发学生共情能力,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如:在为学生传授“公式”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若Excel无法使用,却又必须在短时间快速统计全校学生学习成绩,不可出错,应该如何做?之后,利用Excel概念与公式,展开计算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潜移默化地展现信息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3、设计微练习
有效的练习,能够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结束之后,应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微练习题,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实并重学科,只有理论和实践内容灵活运用,方能保障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所以,在每次课堂教育完毕,教师应根据教育内容设计练习题,通常来讲,理论练习题包含选择题、主观题两种,还需要设计实践操作题型,通过虚拟模拟或者上机练习锻炼学生理论操作技能。微练习题设计完毕,上传至平台,学生在平台端解答,教师据此调整教育计划,提高微课教育水平,实现高质量信息技术教学。
4、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深入各个行业,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高中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学科,学习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引进微课教学,通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内容趣味性,设计微练习,保障微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先坤.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9, 8(2):44.
[2]王月英.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 19(9):155-156.
[3]李小飞, 雷杰. 微课在胸腔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肺癌杂志, 2018, 21(4):252-255.
[4]谢秀华.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9, 2(2):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