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则必行 行则将至     ——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林发众
[导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是社会道德行为和价值目标追求的规范准则,也是全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林发众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丹凤小学512500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是社会道德行为和价值目标追求的规范准则,也是全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学生是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诚信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途径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凝练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人之本,兴国之基。小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意义深远。
        一、注重校园文化营造,开展隐性教育
        古人云:“入庄严殿堂而敛声,至优雅胜景而屏息。” 在优美整洁的校园里,人们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更加自觉地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还处在认知建立的阶段,因此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学校在落实诚信教育时,就必须要注意营造出一个更好的校园环境,让小学生可以时刻受到渲染,保证后续的诚信教育质量。
        二、注重教师言传身教,落实模范引导
        古语说“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举止都会落在孩子眼里,影响着孩子。小学生年纪比较小,通常会采用模仿的方式主动获取,在形成认知的过程中,还会对自己见到的听到的相关行为进行复制。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典型典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在引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的典范价值,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科课堂中渗透诚信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
        教师要注意到小学生自身具有的引导与影响效应。如“同伴效应”,这是指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很容易因为他人身上的某种特质而愿意与其交往,作为自己理想的同伴,相互爱护、学习,并互相模仿。这是小学生与同伴之间特有的交互方式,这种互相学习对方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所以,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应注重发挥“同伴效应”的德育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对自己最好的朋友进行观察,并评价他身上有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值得自己学习。课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家里以及社会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小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奉献社会。


        三、合理设置规章制度,培养自主管理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则道立之”。 诚信,必须靠内心定力来实现,独自一人时内心充满诚信,对纪律诚信,对道德诚信,严于律已做诚信之事,才是真正诚信。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不够成熟,因此,无法在日常学习或生活活动中拥有较强的自律性。此时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养成,进行自主管理。从自身做起,从小要培养诚信的品质,不只是被动地学习和依靠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教诲,让孩子从小认识当前社会诚信的重要性和诚信对自身发展的至关重要,只有树立了诚信的观念,才不会使自己的行为偏离诚信。
四、灵活运用知识道理,积极启发运用
        想要保证诚信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体现出更高的引导价值,教师还必须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来,让小学生拥有更多接触诚信德育教育的机会。教室是落实教学活动的主场地,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更多诚信教育的主题或实践活动,来保证小学生能够更高频率地感悟诚信。与此同时,不管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类学科,其中都包含着很多诚信内容或信息,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重视其中的诚信教育,保证小学生学科知识得到夯实的同时,也可以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构建出更正确的道德体系。
        五、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形成家校合一
        宋庆龄曾说过一句话,“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其终生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兼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影响深远。因此,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诚信教育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性。在关注子女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诚信教育,重视教育培养子女的诚信品德,及时纠正子女的失信行为。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诚信素养,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子女,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从小就培养诚信的习惯。同时,广泛开展社会诚信的宣传,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小学生单纯,思想观念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必定能为诚信价值观培育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孩子诚信教育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 语:
        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来自方方面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教书育人的根本性原则,借助学科知识使学生对诚信精神有所领悟。同时,也要积极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榜样的激励作用、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让学生的诚信精神逐步完善,并且对诚信的意义也有了全面的意识,从而使诚信教育的有效性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晓春,代建军.小学诚信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基于“生活德育”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8(16):75-77.
[2]陶丽媛. 诚信及中小学诚信教育的层次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温志旺.与生活为友 践诚信之路——小学德育中诚信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2(1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