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情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梁莹露
[导读] 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也成为公民一切私法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也应当应用民法基本原则。本文将对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梁莹露
        身份证号码:45262719890730****
        摘要: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也成为公民一切私法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也应当应用民法基本原则。本文将对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法基本原则;知识产权法;应用
        引言
        知识产权是指个人以及团队,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专有特权,比如文学作品和商标设计等,都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此类成果一般情况下均会为权利人带来相应利益,旨在避免抄袭和窃取等非法行为出现,需立法来对权利人本体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特别是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术创新,而知识技术创新也被视为市场垄断的必备要素,是强化竞争实力的前提,现已备受各国重视,而且慢慢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得到优化,知识产权法归属于民法范畴内,因此民法基本原则在当前知识产权中也十分适用。
        1知识产权法和民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渗透整个民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民法的基本价值的功能。民法的基本原则,以反映目的和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民法的各项制度和规范中发挥主导和指导作用。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现行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良好社会秩序原则和禁止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产权的基本目标就是对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有效的管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当中包含了著作权相关内容和专利相关的内容,而只是专利法则属于民法当中专门对此进行规定的法律内容,所以站在这一角度来看的话,知识产权法依然适用民法的基本制度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法律体系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成分,法律约束能力相对更强。因此,司法机关可以在审判中处理民法的基本原则。虽然在实践中,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因情况不同可能引发纠纷。我们必须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在司法审判中,当事人行为的合法性必须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来判断。从法律审判制度的角度看,一般允许将法律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司法审判。同时,法官在司法审判中运用民法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实际进行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民法原则相对来说更加灵活,实际进行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贴合工作实际,由法官进行判断,进而充分利用其灵活运用和处理新情况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公正。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则类似于公共秩序和良好行为的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当不良行为损害社会公益性和社会道德秩序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调整来弥补各种法律法规的不足。尤其是很多盗窃和抄袭行为如果不加以约束的话,会对作者个人利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长远来看,对于社会整体利益也会起到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极大阻碍。在实际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建设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制度有关工作应当放到国家战略级别进行考量,而我国法律体系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法是扩大和民法内容的扩展,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法。
        2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情况
        2.1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原则,即为民事活动进行中需要遵循的公平原则,此项原则是当前法律范畴内公平、正义的有力体现。知识产权实践活动中应用公平原则,作用明显。知识产权对相关知识财产、利益予以分配的过程中,均会体现公平原则应用。知识产权法应用阶段,所有人对本体所创造的知识财产都具备公平机会以及一致使用权,不仅如此,知识产权法中详细规定了权利限制,这也有力体现了公平性这一原则。为了维系知识产权有效性和安全性,知识产权法中,对相应权利限制制度等予以明确规定,针对限制知识产权的行为及内容等加以管制,从而保护权利人的私有权与利益,建立与权利制度相对应的限制机制,权利限制需满足法律规定要求,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不违背知识产权法规定和反限制标准,从而完美体现公平原则。


        2.2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人们进行民事活动的时候,活动的内容是基于自愿原则开展的,这也是法律体系中,以反映人民平等的地位认可,因此,可以说,平等原则的原则被应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自愿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获取知识产权的角度充分体现的原则普及知识产权如专利申请,第二,适用的原则自愿行使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知识产权可以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通过知识产权的转移,等等,充分体现了自愿行使权利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在合同的具体内容在实际行使知识产权需要结合法律、法规执行,与此同时也不能违反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
        2.3诚实信用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善意,在行使权利时不应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并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具体表现为:当事人在缔约的时候,应当诚实且不存在欺诈行为;在缔约之后,应当守信用并且自觉履行。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知识产权法中也有所体现。我国的《著作权法》严厉打击盗版现象,不仅体现了对权利人权利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落实。
        2.4合法原则
        所谓合法性原则,即为遵守国家强制性法律条文规定,所有民事活动均需遵守法律规定及要求,假设法律没有加以规定,那么就需要按照政府要求行事。特殊态势下,当事人一方可借助协商等方式对法律规范内容、效率等予以常态转变,但是无论何种变更行为,都要保障其属于司法自治原则圈子,切忌随意更改。合法原则由于这种特点成为了知识产权确权体系中的基本原则。违反法律、法规,非法获取、利用遗传资源,依赖资源进行资源再造,这种行为不予授权。此为合法原则在当前知识产权获得层面的主要表现。
        知识产权法若想得到法律保护且享有专权,创造的合法性必须要保障好。知识产权法涵盖了任意性规定内容和强制性规范内容以及静止性规范内容,执行实践过程中,知识产权人一方可通过协商的模式进行法律效率变更,要意识到知识产权法是一种司法,不能随意滥用,因为一般都会牵涉到多方利益,法定程序限制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以法律许可的操作模式,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使知识产权,从而遏制假借合法权利之名谋求非法利益的现象滋生。
        结语
        知识产权法中应用民法基本原则可以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法的应用效果,这些内容针对性的促进了知识产权法的应用效果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效果。知识产权法实际在进行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作为自由裁量的一个基本内容,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波.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上的应用探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1:148.
        [2]但小红.民法理论在知识产权中的运用探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3:90-92.
        [3]关晶.知识产权法中民法基本原则的应用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4,29:17-18.
        [4]余秀宝.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的整体构建———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思考[J].法治研究,2018,No.117(3):46-52.
        [5]方波.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上的应用探析[J].法制博览,2013(1):148.
        [6]余秀宝.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的整体构建——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思考[C].全国法院第29届学术讨论会,2018.
        [7]谷月.区块链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3):219-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