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影视资料,让人物对话有画面感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李勇
[导读] 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只写说话的内容,还要写出伴随说话内容的环境、情绪、氛围等,有时还要写出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甚至心理等非内容要素,在小学阶段,把这些非内容要素统称为“提示语”。
        李勇
        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215151
        摘要: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只写说话的内容,还要写出伴随说话内容的环境、情绪、氛围等,有时还要写出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甚至心理等非内容要素,在小学阶段,把这些非内容要素统称为“提示语”。合理的提示语会使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特征凸现,也便于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可以单一的对话,变成丰富的画面,让读者可闻可见,更可感。
关键词:画面感  提示语   影视资料
        一线的老师批阅学生习作时,经常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写人物对话时,非常喜欢用“某某说+说话的内容”这样的表达结构。这种直接呈现说话内容式的对话,缺少画面感,显得简单乏味,看得多了还会让人反胃。
        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只写说话的内容,还要写出伴随说话内容的环境、情绪、氛围等,有时还要写出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甚至心理等非内容要素,在小学阶段,把这些非内容要素统称为“提示语”。合理的提示语会使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特征凸现,也便于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可以把单一的对话,变成丰富的画面,让读者可闻可见,更可感。
        怎样让学生认识到提示语的作用,并在作文中自觉自发的使用提示语呢?
我把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的片段,引到作文指导课上。
作文指导课开始时,首先出示一段对话。
        
        老师指着黑板讲解道:这是著名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一段经典对话,主人公福雷斯出生在美国一个小镇,他先天弱智,但他妈妈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鼓励阿甘要自强不息。阿甘像普通人一样上学,并凭着飞毛腿不停的奔跑,成为橄榄球巨星,成为战斗英雄,成为外交使者,成为富翁。这是福雷斯与即将离开人世的妈妈最后一次对话,真的好感人啊。孩子们,读了之后,你觉得感人吗?
        学生面面相觑,但为了配合老师,仍齐声说“感人”,但语气不强烈。你们想看看电影中原来的片段吗?“想”,学生的声音整齐而响亮。
        一播视频:老师播放一段从影片中剪辑出来的视频(时段1分36秒),班级的学生一下子被视频吸引住了,全身心地投入观看中。
        师:感人吗?
        学生纷纷点头,强烈要求再看一遍。


        师:再看一遍可以,老师有一个要求,刚才老师出示的这段人物对话,为什么不能打动你?视频比对话更感人的地方是什么?
        二播视频:老师把屏幕一分为二,电影片段和对话同时出示在屏幕上。学生的神情更专注了。
        师:孩子们,都从影片中走出来吧。告诉我,一样的内容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生:影片中,福雷斯有些地方虽然不说话,但我们从他的表情神态上看出,他很伤心。
        生:福雷斯和妈妈两人说话的语调感染了我。
        生:他们母子俩手拉着手,让我感觉很温馨。
        生:我发现,福雷斯母子俩的眼睛里都有了眼泪。
        师:哦,同学们发现真多呀,原来是画面把我们感染了。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如何让这段对话,也就是这段文字也有画面感,能感染读者呢?
        学生在议论纷纷,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不停地跟一些同学交流看法。
        学生汇报自己讨论所得。(过程省略)
        老师总结:如果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等等写进对话中,这样的对话,就有画面感,就会精彩,一定会被读者记在心中。
        师:想把这段对白修改一下,像这段视频一样感人吗?
        生:想!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视频,记住,要善于观察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同时要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三播视频:学生看得更入神了,教室里非常地安静。
        学生看完,立即动笔写起来。
        老师选择一篇学生习作,投影展示,师生共同修改,最后呈现——
        
        学生分角色深情朗读对话,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显然,同学们被这段对话打动了。朗读完毕,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教室里想起了热泪的掌声,送给朗读者的,也是送给自己的。
        生活中的对话不是CD,一定是VCD或DVD,要有画面感的。对于听别人的对话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就能自发地熟练地在写作中使用准确的提示语了。当然,再好的提示语都是伴生对话内容,合理地运用会让对话的画面感更加强烈,促进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