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陈晓旭
[导读] 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以及音乐水平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
        陈晓旭
        济南市历城区易安小学  山东省  济南市 250100
        摘要: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以及音乐水平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与学生加以密切的交流,在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自然不利于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出现的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育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够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针对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应用加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都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的创新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而衍生出来的体态律动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积极的投入到教师课堂教学环境当中,对音乐节奏以及情感等进行深入掌握的同时,是学生音乐素养得以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
1.体态律动内容分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项艺术性的学科,音乐课程自然与律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应用体态律动开展低段音乐课程教育工作,能够促使学生凭借身体为乐器,在律动当中加入到音乐教学环境中来,感受音乐作品不同的节奏以及速度等,促使学生的体验本能得以有效激发。从体态律动动作方面下加以划分,主要涵盖原地与空间两种动作类型,像学生的拍手或者是摇摆等,都属于原地动作,空间动作主要就是学生跑步等大型活动,自行的上下左右摆动手脚,与音乐相协调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内容差异性的情绪。
2.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借助体态律动,品鉴音乐之美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指出了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然,大多数的教师,也对音乐课程教育工作表现出了较大的困难性。从根本上来讲,小学音乐课程隶属于鉴赏类的学科,那么教师就应该整合动作等开展教学工作,全面的应在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的聆听作品,在整合而律动之上,将自身听到的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加以表达,进而实现音乐感受培养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师进行《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作者的创作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A—B—A’组成。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那么自然不能全面掌握作品的内涵,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下,更是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星期。而通过体态律动开展的教育工作,可以将作品设计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A部分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中心内容加以聆听,教师在乐曲中“mi'do'”的部分,此时可以穿插上小猫叫的动作,一边发出猫叫时也需要搭配上动作。第二,B部分引导学生根据三个断奏(do'-sol-mi)与一串长音的变化,教师示范画圈以及垫脚旋转的动作,由学生进行模仿。第三,A’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自行的摆动身体,当然需要在猫叫环节模仿小猫。在教师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下,将整首作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简化语言描述单一性弊端的基础上,自然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教学环境当中,实现对作品深入掌握的学习效果[1]。
2.2借助体态律动,掌握“表达情感的语言”
        音乐作为一门律动艺术,借助声音律动能够促使个体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合理的应用体态律动,能够保证学生短时间内投入到作品当中的基础上,自然也能够形成自己的情绪。要想能够保证学生学会音乐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那么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由歌唱为出发点,将自身的情感加以抒发。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歌曲教育时加入体态律动,先引导学生学会聆听,然后在感受律动,之后通过作品演唱,掌握情感的表达语言。鉴于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融合简单的音乐元素,层层递进,逐渐的过渡到丰富性以及复杂性的音乐作品当中。比如,在教师进行《其多列》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步骤:其一,在没有伴奏的基础上,由教师对作品加以清唱;其二,教师搭配简单的动作演唱作品,学生在模仿当中,感受作品的节奏;其三,教师在演唱时搭配拍手等的动作,学生模仿,对作品节奏再次深化;其四,慢慢的由学生自己拍手,教师只是演唱作品;其五,教师对节奏通过拍手加以展示,由学生模仿;其六,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拍恒拍节奏,教师随音乐拍歌词节奏,第二遍交换。在学生反复的聆听以及节奏感受当中,自然能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感想,最终学生能够在律动中提高演唱水平[2]。
2.3借助体态律动,开启即兴创编的大门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以及素养,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即兴活动的开展提高重视。而有效即兴创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有着多年以来的音乐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要充分的想象,在极具创造力的基础上,实现即兴创作作品质量的提高。鉴于该点目标下,正好与律动创编要求相吻合。例如,在教师进行《蒙古小夜曲》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深入分析作品内容以后,可以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情境,像本作品蒙古地区存在的牛羊马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先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之时,在将作品加以播放,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想象以及兴趣等,对视频当中的事物加以模仿,深刻感受到作品当中音乐情绪的变化,然后促使自身律动的符合性,将蒙古大草原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方面能够保证充分掌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能够将蒙古民歌特有的韵味呈现在学生面前,确保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3]。
        结论:
        简而言之,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借助体态律动开展小学音乐低段教学工作,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开阔,另一方面也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提高的教学效果。出于发挥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借助体态律动,引导学生能够自行创作,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情感的表达形式,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瑞琦.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体态律动[J].辽宁教育,2020(01):66.
        [2]任祖兰.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J].音乐时空,2018(03):184.
        [3]姜璐璐.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5):35.
        
        
        作者简介:陈晓旭,性别:女,山东省济南市,1984年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教师  济南市历城区易安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