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兴普 2王艳双
1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2烟台机械工程学校
摘要:大多高中生物教师阅读时间少, 所读书籍所涉及的知识范畴狭窄, 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 缺失阅读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制约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提升。本文针对学科阅读与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总结了高中生物教师学科阅读的现状,提出了阅读是第一学习力的观点,从生物教师视角阐述了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价值。
关键词:生物教师,生物学科阅读,专业发展
1 前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之,教材内容的调整和更新、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和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等,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阅读是第一学习力,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主阅读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满足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专业阅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生物教师学科阅读的主要现状
本文在高中生物教师群体中开展了一定的调研,对于当前生物教师学科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偏向阅读教学实践性强的文章
多数教师选择《生物学通报》和《高中生物教学》等期刊进行阅读,并认为其中的教学案例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如在调研中了解,对于新老师来说,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但相对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阅读教学实践性强的文章,这样可以避免为了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出现教学实践受阻的情况。新老师应该首先接受难度较小的教学实践,在逐渐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基础之上,然后再学习如何应用先进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2.2 重视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阅读《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科专业书籍和《生物学通报》《高中生物教学》等专业杂志,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使之具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不是“逼迫”学生被动学习。但由于不少学校盲目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生物教师在教学上会有应试方面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研究生物教材和高考试题上,而忽视了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一位教师提出,“刚担任生物教师时,有的学生问我某些动物或植物的名称,我完全答不出来,这是我压力最大的地方。所以我选择学习《动物学》和《植物学》中的知识,通过对这方面的学习,我可以说出别人不认识的动物名称,也可以轻松教导学生辨识校园内的植物。如指导学生给校内植物做‘名片’活动,不仅体现出生物学科的实验性特征,也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3 阅读启发教学研究思路
在调研中,几位生物教师都表达出阅读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即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技能,而且还有助于帮助教师树立专业的课题研究意识。如某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当时由于阅读叶澜教授的一篇文章《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从中接触到了什么是‘教师专业素养’。因此,我在2016年申报了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课题,并在2020年顺利结题。这一课题的研究还被引用在了教师成长故事丛书之中。”
三、生物教师应用学科阅读促进专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生物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阅读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较短,过于注重生物学科知识,忽略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当前生物科学前沿研究日新月异,生物技术的社会应用也在不断发展,但大部分生物教师并不重视对前沿科学知识的学习。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未来专业发展的要求来确立自身专业阅读的知识范围。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阅读的意识,还需要将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针对如何促进高中生物教师专业阅读水平的提升,我们根据调查结果拟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3.1 注重经典教育理论的研读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理论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思想智慧,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要有基本的了解和领悟,并要尝试把这些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在提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回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经典书籍中再次研读,才能奠定教育精神及学术根基,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科专业的思考能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照抄别人的实践经验,便难以符合自身教学所需。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教学实际状况做出合理的选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2 拓展阅读的范围
一方面,许多生物教师因为应试压力,阅读大多局限于生物教学参考书,而这样会严重阻碍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不仅要阅读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广泛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的阅读提供丰富的专业书籍、期刊和影音资料等条件,定期举行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专业对话让教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本是读书之人,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读书。正如肖川所说:“现在太多的教师缺乏阅读习惯,这也可以说是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个缺憾:没有很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因此,促进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能进行系统地阅读、批判地阅读。教师通过阅读可以构建一个知识平台,形成对生物教学的认知框架,在确立教学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后,便能更敏锐地反观自己当下的教学状态,更细腻地梳理教学中的症结和运行阻滞,从而生产和组合出新的教学观点,嫁接出新的教学策略,发展和丰富个人的教学知识宝库。
(四) 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知识理论就好比是“思”,教学实践就好比是“学”,二者没有轻重之分。未来的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将教学与研究并重,这样才能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实现高中生物的素质教育。
5 结束语
生物学科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教师关注研究进展与吸收研究成果为其参与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进而将前人研究文献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师是文献使用主体,其学术关注与文献阅读活动需指向课堂面向学生并致力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教师需要自主发起文献阅读活动,如组建生物学科读书会、校际研究共同体或网络学习小组等,将读文献真正纳入课堂教学生活,融合教学与研究,结合生物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探索型研究实践。未来研究可以基于生物教师教育课程或教师个案跟踪考察文献阅读之于教师教学与研究实践的促进意义。此外,学科关注与文献活动系统存在的冲突当引起教师本人、共同体成员及教师教育者与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未作相应分析。最后,活动理论不仅是探究教师研究活动的有效分析框架,还可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1]吴成业.教师专业阅读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3 (3) :15-18.
[2]吴颖惠.教师真正的学习[J].北京教育阅读, 2013 (5) :49-51.
[3]朱晓民.教师关于教育专业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1)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