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平
福建省寿宁县第二中学 355501
摘要:在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当中,在每个阶段都有其新的教学理念引领,从强调知识传授到注重双基训练,再到要求三维目标的形成,随之相应改变的是在新时期、新环境、新高考政策之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本文将从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创新型阅读模式以及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四个方面出发,针对如何在新课改,新高考环境下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有效阅读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前言
多年以来,语文教育界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因此本文将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下审视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为建立起在“有效教学”理论基础上的高效课堂,为实现高中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略尽薄力。
一、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丰富阅读教学层次
首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并不是说改就能完全改掉的。当今语文课堂中依旧沿用了相对传统的课堂模式,那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将自己的东西倾囊相授,学生则聚精会神地在课桌前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往脑子里和本子上“装载”。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在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应多给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主阅读的兴趣【1】。另外,高中学生的阅读对象是材料,其目的是为了读懂,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来丰富阅读教学的层次。在这个环节中,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水平、个性差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从而使简单的认读上升到对文章的评价和鉴赏,从阅读上升到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改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中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使用课件播放了古诗的诗朗诵,并且让学生跟随朗读,随后指挥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进行随堂分享,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分别布置说和写两个方向的不同课后任务,用不同的方式来分享读后感,这样一来丰富了课后阅读的教学层次。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感知文章内容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作品内容以及作品的结构如果都是以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往往较浅。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及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作品,而教师只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梳理作品结构及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深入感知文章【2】。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改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一课中的部分内容时,教师指导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求贤若渴的感受。另外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过程应注意诗中言志与抒情结合的方法,充分了解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的历史背景,这样就能体会作者在忧叹之中又带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读感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帮助。
三、运用创新型阅读模式,提升阅读思维方式
高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创新型的阅读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
其中如共同探讨、创新发展就是很好的阅读模式,应积极倡导和推广。学生共同探讨的前提是学生对所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产生的疑问,与其他学生进行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收获更大。创新发展就是学生在自我研读和合作探讨的基础上,把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与个人已有的经历和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内化和思考,通过比较、延伸、推测、提炼等手段重新提高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并使阅读内化成自己的能力【3】。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改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中的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使用课件介绍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品质的可贵之处,在学生完成了阅读后教师在课件上提出了问题“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的?”,并且让学生在课上展开讨论与交流。丰富了课堂的活跃程度,提升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思维模式。
四、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审美能力及创造力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常常都采用单调老旧的方法,对于作品形象的正反面理解常常要求学生保持相同的看法,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局限。因此在新型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不应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个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获得自己的体验。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审美以及创造力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对美的鉴赏能力,具有完善其人格的巨大功能。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增强对美的感悟,而且还能增强审美鉴赏力。会使学生浸融自身情感,并从中领悟强大的精神力量。还应当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2】。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改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周南·芣苢》一课中的部分内容,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当时人民采摘芣苢时的快乐心情,使用课件播放相关视频并播放音乐,分析视频中的劳动人民为何如此快乐。通过学生自由理解与想象,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画面中整个劳动过程充满欢快和喜悦,人们快乐的心情都洋溢在脸上,悦耳的音乐也烘托出欢快的氛围。并且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展开诗词创作并以诗朗诵的形式进行展示,运用开放式主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使学生加深体会的同时也欣赏了优美音乐与画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也增强了个性化的创造能力。
结语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新时代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当中,阅读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育也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侧重点都要相应变化,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兴趣,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打下基础。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做到有效教学,积极完成从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到注重双基训练,再到要求三维目标的落实,再到一核四层四翼的新课改理念的践行的转变。上文中提到的: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创新型阅读模式以及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四种方式试只是抛砖引玉,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适应新环境并从中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与知识脉络,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高中语文素养,并且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环境。
参考文献:
【1】孙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24.
【2】廖承红.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8(01):38.
【3】王亚琴.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15(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