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荣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燎原小学
摘要: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时,为保证作业教育导引的可行性,教师需探索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遵循层次化、趣味性、开放性设计理念,保证实践性作业教学方案执行的可行性与实际效果。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性;设计理念;实施路径
引言:
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可围绕实践性作业教育理念,尝试为学生建构新的语文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思考,使得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素质提升。
一、小学高段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理念分析
(一)突出层次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可知,教师进行高段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当因人而异、因类而异,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则,突出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层次化,给予学生直接有效的教育辅助,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实力提升。
(二)保证趣味性
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的心智与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可知,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认识能力,可基于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进而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教师进行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时,应当保证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驱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三)遵循开放性
开放性教育理念,即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社会问题探索实践中学习成长。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时,教师需遵循开放性设计理念,使得校园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求索,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在小学生实践探索中,学校、家长、社会单位应当紧密合作,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实践环境,保证实践性作业的实际教育效果与质量[1]。
二、小学高段语文实践性作业实施路径探讨
(一)操作性作业
动手操作是学习思考的重要途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时,教师依循实践性作业设计理念,为学生设定操作性作业,驱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思考,提高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如《腊八粥》文章教学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腊八粥的熬制,通过食材的选择、清洗、熬煮,使得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培养学生语文文化修养。
(二)观察性作业
观察力是生活的基本要求,小学生需对生活细节进行留心观察,则会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为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时,围绕高段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观察性作业,培养学生很好的生活习惯,对生活事物进行留心观察。如教师指导学生对习作“家乡的风俗”进行练习思考后,为保证学生习作内容的真实性与可读性,教师驱动学生对生活中的风俗进行留心观察。如中秋节赏月、清明节祭祖、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插艾等风俗,小学生对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留心观察,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2]。
(三)表述性作业
小学生生活成长过程中,需与好友进行分享合作,共同获得友谊的快乐。为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指导时,可设定表述性作业,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小学生语文思维想象力。在表述性作业完成过程中,不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学生之间、家人之间都可进行表述交流。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一篇作文练习后,学生可与同学进行表述分享,或者在父母面前进行朗读,锻炼学生的口语组织能力与思维灵敏性。小学生在表述性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我的学习主观意识,与好友、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释放出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阅读性作业
阅读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保证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教师不仅需指导学生对教材文章进行阅读学习,且需驱动学生对课外文章进行阅读思考。为保证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师设计趣味性阅读实践作业,基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与爱好,制定层次化、差异化阅读导学方案,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实践阅读过程中获得快乐与喜悦。为很好检验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学习效果,教师设定读书会,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流,避免教师的主观评价,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相互评价的环境下,很好调动学生的阅读实践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实力提高。基于阅读实践作业设计,教师促进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衔接,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为学生营造高效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教育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文中对小学高段语文实践性作业教学进行探索,提出实践性作业设计理念,并针对实践性作业的实施路径进行阐述。通过相关论述内容可知,实践性作业设计,可破除传统应试理论教育的呆板,为学生建构多样化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昭熙.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影响[J].船舶职业教育,2019,7(06):26-28.
[2]苏诗童.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0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