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多能视域下维护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应对与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 李硕
[导读] 新疆的安全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安全治理从过去以国家中心安全为核心的刚性维稳到兼顾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的共享安全的综合性目标的转变。
        李硕
        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摘要]新疆的安全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安全治理从过去以国家中心安全为核心的刚性维稳到兼顾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的共享安全的综合性目标的转变。在广域多能视域下,只有着力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打造出经济发展繁荣向上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才能增强各族人民的在物质诉求上的获得感与精神诉求上的幸福感,最终实现长效维护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新疆  社会稳定 安全治理

        一、广域多能视域下新疆社会安全治理的新困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社会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新疆正处于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时期,区情、社情、敌情、民情及舆情异常复杂,极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再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借机煽动,极易诱发不同类型的社会安全问题。
        (一)地理的阻隔
        从新疆的地理位置看,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个国家接壤。四周多为高原、山脉,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在这个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人口成分复杂,且多为跨境民族。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给新疆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地外向型物理阻碍。
        (二)    反华势力的敌意
        2019年以来,美国参众两院相继表决通过所谓“维吾尔人权法案”,2020年6月17日美国白宫宣布,总统特朗普签署所谓“2020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自此,美国“涉港法案”“涉台法案”“涉藏法案”“涉疆法案”全部出炉。加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化逆潮涌动。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冷战思维愈发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反华舆论甚嚣尘上,对新疆社会的安全稳定再度提出挑战。首先,从地缘因素看,新疆的伊斯兰教始终没有完成本土化,极易受到境外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其次,以“世维会”为中心的境外“东突”组织始终没有停止对新疆的渗透和破坏活动。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也极力为破坏新疆社会稳定推波助澜,动辄指责中国限制“宗教自由”、侵犯人权等。
        (三)社会转型中的难题
        新疆社会转型时期也遇到了各种矛盾与难题,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在没有得到及时化解时极易被利用,从而诱发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如何革新机制、体制,公平公正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新疆各族人民从国家共同体中找其认同感与归属感,是新疆社会转型中的所必须应对的难题。
        “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和政党的兴衰和走向,随着社会、历史、国内、国际的矛盾叠加、激化,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极易合并上升为“社会安全危机”,从而对新疆社会安全稳定造成持久的威胁。
         二、全域社会体系下维护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应对
        新疆的社会的安全稳定不仅与全疆各族人民的福祉和利益相关,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因此在全域社会体系下,如何有效维护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所必须关注问题。
        (一)夯实物质基础,提升各族人民生活“幸福感”
        安居乐业与长治久安一直是社会安全治理中定式化的核心元素,更是传统型社会安全治理中物质层面的刚性基础。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提升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良好地生态环境,才是夯实新疆社会安全治理的基础范式与基本驱动力。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利用新疆向西外开放的前沿与通道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新疆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让各族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其次是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新疆地处西北边陲,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路途遥远。冬季严寒漫长,春秋风沙肆虐,夏季炎热少雨。基于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应大力推进新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对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安居工程、供暖问题、交通建设、物流配送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相关问题上下大力气。
        三是大力发展教育,提升各族人民文化能力素养。科技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是提升新疆各族人民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只有当两者都得到提升和发展时,才能从内在解决人的自身发展问题。
        (二)促进文化融合,增强新疆各族人民“认同感”
        以往学界对社会安全稳定的相关研究更侧重于经济社会层面的物质硬实力的体现与分析。缺乏对新疆社会文化、历史等柔性视角的探索与剖析。但历史的发展规律一再向我们证明思想价值层面的向心性对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从来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在这一层面上,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增强认同。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思想素养,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五个认同”;另一方面要包容多元,在尊重各族人民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传承弘扬中国近代史边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反侵略、反分裂、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共同回顾近代史上边疆各族人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保卫和建设边疆的伟大历史。
        (三)提振新疆各族人民兴边固疆的“使命感”
        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富边、兴边、强边、固边、戍边”的理想信念,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维护边疆社会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建国之初的建设新疆到国家实施“对口援疆”政策,大批各级领导与援疆干部始终以维护边疆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己任,全心全意开发和建设美好新疆,为帮助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乃至牺牲。因此,新疆各族人民要秉承薪火相传的信念,自觉担负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使命,营造民族团结的和谐文化氛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广域多能视域下维护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思考
        哥本哈根学派将社会安全划分为四类:一是大规模成员迁徙而导致某共同体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认同发生改变的移民问题;二是相邻共同体之间的文化竞争而导致某共同体人民的生活方式改变的横向竞争问题;三是某共同体人民在面临多种认同选择时的纵向竞争问题;四是因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导致某共同体人口削减。基于这一认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由此得出社会安全稳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引发,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或者利益,以及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一种状态。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社会安全稳定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构建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新时期新疆社会广域视野下的社会稳定而言,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安全治理手段可以涵盖解决的问题。只有提升历史、文化认同能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障经济安全长效发展才有利于凝聚民心,调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觉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维稳机制。以应对当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边疆社会安全治理的各类问题,并最终实现长效维护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英]巴瑞·布赞,[丹]奥利·维夫,[丹]迪·怀尔德.新安全论[M].朱宁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余潇枫.“平安中国”:价值转换与体系建构—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的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报,2012,(4).
4.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 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 1121819563.htm.
5.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EB/OL] .http : //baike.baidu.com/view/13331474.ht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