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珂玮
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摘要: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普遍效果不理想,许多教师都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教学尝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在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后,提出重视与学生阅读对话、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两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语文学科启蒙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可以启发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沟通技巧,有益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发现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乐学,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
无论教师教得多认真、多投入,倘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自始至终都只是“旁观者”而并非主动的参与者,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必然是缺乏有效性的。“乐”与“动”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直观体现。“乐”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乐于学习,主动求知,而且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动”是指师生间良性互动有效达成,而并非教师一人“孤军奋战”。一个洋溢着快乐的课堂,一个师生间默契互动的阅读教学课堂,必然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而正是这种生机与活力才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会读,课堂外无师自读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阅读文本来源自课堂,阅读技巧也来源于教师的指导,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在脱离课堂环境与教师的情况下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只有小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方法,才能够做到在课堂以后的地方无师自读。
(三)学生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读的能力。除此之外,有效的阅读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在阅读中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读写有效融合。例如,《白杨》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明确了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后,笔者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作文。由于刚刚经过了阅读学习,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比较深刻,所以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而且经过这次写作,学生牢牢掌握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既能在阅读时迅速发现它的踪影,也能在写作中自如运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与学生的阅读对话
1、明确教师的引导意识,唤醒学生的阅读动力
我国进行课改后尤其强调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好引导者与参与者的作用,为小学生创设出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此外,教师在传授小学生阅读方法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不能一昧的进行“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明确,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自主探索。
2、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阅读潜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关键,启发小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小学生不仅有主体性,还有强烈的个体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个体性,根据小学生特点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思考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对于阅读的体会会更加深刻,也能更好的体现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1、激发身心的阅读兴趣,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要以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如果小学生对阅读这件事感到困难、有负担,那么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自然也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基础此,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阅读讲解时尽量选取生动有趣的文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以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具体有以下三点:
(1)感官激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教学方式,比如说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像小学生展示插画、运用PPT播放动画等,从感官上对学生产生刺激,让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游戏激趣
小学生身上大多有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这个特性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游戏设计,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认识阅读、了解阅读、爱上阅读。
(3)赏识激趣
小学生大多渴望得到肯定与鼓励,教师适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后,会更加努力的进行阅读,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小学生会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
2、抓住文本的实质问题,挖掘阅读的思想意蕴
(1)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和思考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进行思考才能够进行有效阅读,对应的,阅读可以使人进行更好的思考。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上,也就是让小学生用阅读思维去思考问题。为了让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文章中的主人公外貌、情感等,也可以提问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自己提问,让学生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来,自己加以引导,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
(2)由浅入深地教学生概括,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是为了从中勾划出各文段之间的联系,形成阅读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抓住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就是指导学生划线摘要和作注释,划线是快速找到阅读内容重要信息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连贯起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借助不同的记号对性质不同的词句进行标注;其次是撰写提要,写提要是为了整合和加工课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完成,要求学生每一段写了什么,并用笔在每段后大概写出来;最后,在完成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连起来说说全文大致讲了什么,尽可能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内阅读教学对学生概括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学生还需要在课后继续学习。
结束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的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于语文阅读也投入更多关注,例如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出小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蓝水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课外语文,2018(004):90.
[2]张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8(024):70-70.
[3]章素娟.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0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