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卢真真
[导读] 小学语文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责任,还发挥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唤醒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卢真真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厨都小学256510
        摘要:小学语文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责任,还发挥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唤醒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课本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师必须关注到在日常语文授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构建文化意蕴显著的新型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小学生年级较小,正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接受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文化导向的借鉴,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初步培养文化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要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文化要素缺失问题出发,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的切入点,提高语文课堂文化要素比重。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上的局限性
1.1教师传统文化渗透方式缺乏创新
        在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课堂上,受到教学时间有限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根据课本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指出其中蕴含的文化要素;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小学语文考察的重点方向仍然以文本知识为主,传统文化在语文考试中不占据主要地位,导致部分教师在进行文化要素讲解时并不深入,学生对文本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
1.2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由于当前小学生兴趣比较广泛,大部分学生虽然对传统文化相关要素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一方面由于缺乏学习时间,另一方面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相关途径,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要素底蕴的了解不够充分,在接受老师的文化知识渗透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的问题;加之当前学生文化鉴赏能力正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在欣赏传统文化时遇到审美的障碍。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2.1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要素内容的传承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针对当前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表面化讲解的问题,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转变文化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态度做起,在展开语文授课活动时关注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诉求,围绕相关文化要素进行透彻性解读,真正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培养学生文化探索精神与学习兴趣。
2.2教师转变授课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授课方式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出现的部分教师课堂授课方式缺乏新意的问题,广大语文工作者必须从调整教学策略、构建高效文化传承课堂的角度出发,借助多媒体、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2.1利用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利用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指的是教师发挥学校配备的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引入课外资料或者相关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面。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古诗词写作背景、文言文故事内容、历史人物故事有关的教学视频,营造课堂文化氛围,也可以利用慕课或者微课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为学生预设文化知识、强化文化积累,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来。
2.2.2发挥翻转课堂在传统文化渗透上的积极作用
        翻转课堂指的是一种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作用进行调整与互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独立性,发挥翻转课堂在传统文化渗透上的积极作用就是要求教师出让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围绕某一文化要素进行拓展性讲解。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寻找文本内容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让学生以相关内容为基础,回家通过查找资料、向父母或其他长辈询问的方式获得关于这一文化要素的具体认识,在第二天上课时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为同学们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手段在鼓励学生拓展学习途径的同时获得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理解。
2.2.3利用语文合作学习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利用语文合作学习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指的是教师在展开语文授课活动时可以从学生不同的文化兴趣出发,发挥学生在贴近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上的主动性,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主题的文化学习小组,安排学生定期围绕不同的文化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并设置专门的分享交流课,让每一个文化兴趣小组汇报这一段时间以内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合作、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强化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不仅是一个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知识教育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媒介,对于学生文化视野与文化素养培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思考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科学举措,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面、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何金莲.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24):94.
[2]王凤凤.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27):188.
[3]庞庚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担当[J].华夏教师,2019,(35):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