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龙振维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课本知识,发现其中的逻辑,并因此形成语文能力
        龙振维
        遵义市第十九中学563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课本知识,发现其中的逻辑,并因此形成语文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需要突破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了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当前阶段的教育工作明显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导致学生仅仅是作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指导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才能够保障学生毕业后不会因为语文知识欠缺而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很明显这与我国的基本教育理念不相符,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以一种理性的、反性的、辩证的形式来看待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无论对学生思维发展还是性格塑造、价值观树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主体化原则,新课程改革下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所以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根本,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让学生以自主性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来继续求证,得到最终结论;第二,独立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立的思想。所以在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二)增加课堂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思维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知道问题的重点、中心思想以及能给学生带来的启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要做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教学设计上,要将课堂上的重难点总结出来向学生提问。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让学生通过清晰的思维来对文章进行解读以及思考。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语文思维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透过生活讲述语文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语文资源,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
        (四)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实施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学习某一方面的语文知识或技能。教师可以将单元作为整体,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构建系统完整的思维体系,以此提高思维训练的效果。单元教学有助于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培养能力。
        (五)更新阅读观念,培养逻辑思维
        从教学实践得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占据课堂主体,为学生灌输知识的局面,学生被动聆听和记忆,而教学的重难点也集中于梳理文章线索和文本理解等层面,正因如此无法较好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长期以往更消磨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汉语为母语,无需过多地重视语文学科,以致于在阅读教学中也没有投入过多精力。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响应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并将思维训练和阅读教学相融,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师要与学生全力配合,共同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重视思维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构建思维体系。这将不仅使他们更明白学习的意义,也将使学生在开拓未来时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9(35):122.
[2]常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31-33.
[3]隋慧.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