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新
广西省玉林市容县黎村镇同和小学 广西 玉林 537506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老师下很大的功夫,更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学生要先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再慢慢爱上阅读。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并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老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必须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跟问题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抓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抓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通过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根据课文描述的画面,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流露出的感情。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带领学生学习过一遍后,学生学会预习方法,再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重点,让学生通过训练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习了新的基本读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关于课后的问题才是重点,同时也是解决“教路”和“学路”的关键所在,钻研课后问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钥匙”,所以教师要重点教学生认真钻研课后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需要先设定清楚的教学目标,进而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让学生有效学习。
然而当前教师一般都重视学生的成绩,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限制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当前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就使得学生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然会影响到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让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阅读中,主动思考文章中的含义,并且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想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能力。
(二)反复阅读,勤于思辨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的支持与学生的阅读素养成正相关。这里的“读”,不仅仅是浅层次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等。还是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针对文本反复地进行阅读,精读重点的段落,品读文本的内涵,文本的课外延伸等。比如:在教《那个星期天》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具体内容。然后,通过自由朗读的形式,抓住重点的段、句进行研读,交流文本当中“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反复的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利于对人物心理变化进行品悟。
(三)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语言环境
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很大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有利于发展语言能力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也能增强阅读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基本上是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而因材施教,从而让语文阅读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司贞萍.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6):268+271.
[2]李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C],2019:444-446.
[3]李山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