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韩马小学 714000
“老师,它偷的是咱——家——的枣!咱家的!”这是去年冬天,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一课时,课堂上一个小男生回答问题的声音。
当时,在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究作者情感变化这一环节,结合课后练习,我提出了:“作者对刺猬的称呼,从‘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的变化中,你能看出作者对刺猬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在一片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一个小男生有了新发现,唯恐自己的观点被淹没,大声冲着我喊:“老师,它偷的是咱——家——的枣!咱家的!……”孩子的面孔,因大声的喊叫涨的通红,其他正在讨论的孩子也因为这喊叫声,而突然安静下来。我示意孩子慢慢说,说完整。他情绪依然很激动,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拍打着课本说:“大家看书上!课文开始部分有一句‘后院的枣树’,那说明这枣树是咱家的!那这‘贼’偷的是咱家的枣啊!所以,刚开始发现偷枣贼且没看清具体是什么的时候,把它称为‘那个东西’,是带有气愤的感情的!”
同学们听完这孩子的观点,纷纷表示赞同。既而,一场以“咱家的枣”为出发点、以枣树主人姿态自居的七嘴八舌的讨论又开始了:“偷咱家的枣,作者肯定生气啊!”“我认为是‘惊讶’的感情,偷咱家的枣!‘我’当时的表情肯定是很吃惊!”“不对不对……”……
一句“咱家的”,把自己、老师、同学,把现场的每一个学习者,都融在了一起,融在了一个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我”身上。这句话,引起了全班的情感共鸣。所有的孩子,都化身了那个月夜下在自家后院暗中观察“偷枣贼”的作者,与他同感受,共情绪……
那节课,孩子们的入情入境,我至今记忆犹新。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体验性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可贵之处。
于是,在此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体验性学习”的情境创设,成了我的一个研究方向。我发现,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遵循此教学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走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入,学会“倾听”文章的声音,“触摸”作者的灵魂,在有效的对话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孩子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达到共鸣,领会作者的写作立场、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发体验的欲望。
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我认为体验性学习的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创设体验性学习情境
布鲁纳曾指出: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可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教师不是直接出示课题,揭示新课的学习内容,而是讲一段紧张、惊险的故事,带学生入情入境:“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饿极了,它正在寻找食物,这时,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猛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它张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向狐狸咬去……”讲到这里故事突然停住,在学生还沉浸在故事情境里时,急切地想知道狐狸被老虎吃了没有,这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读得可带劲了,一个个全神贯注进入故事。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体验性学习情境
在课文课堂上,老师可用多媒体创设合适的视听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理解课文《美丽的鹿角和鹿腿》中,鹿角的美丽用精美图片呈现,让孩子们也陶醉在“精美别致”的美丽鹿角带来的自豪中。接着,配上一段小鹿被狮子追赶撒开长腿奔跑的脚步的特写,让学生轻而易举就知道了难看的鹿腿却是救命的神器,突破了学习的难点,课文的寓意也就不解自破。
(三)利用感性经验将参观、游玩等延伸到阅读教学中,创设体验性学习情境。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中求知,让学生感到有趣、愉快、轻松。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组织学生游览我们的校园,特意安排了一条游览路线,老师当讲解员;学生边听介绍边欣赏那里的熟悉却又陌生的风景。各处楼房、亭子的名称、来历、作用得到了深刻的了解,游玩结束,学生对校园的热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教师带着学生返回,再来学习课文,学习中,学生们很轻松地把课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写作顺序都理清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一一体会出来,最后大家纷纷要求把“美丽的校园”这篇作文写下来,习作结果,篇篇都能做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四)通过表演、竞赛等参与性活动,创设体验性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深入角色,引起思维冲突。
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个体角色体验,老师可以设计演一演的环节,通过开展师生、学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等,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让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竞赛引进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无意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赛时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最集中,情绪处于最高涨的状态。因此,在比赛中学习,学生学得主动,记得轻松,能够激起活跃的联想和想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视体验性学习,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独特性。不管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创设恰当的情境,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