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 翟巧焕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阅读量的支持,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来提高阅读能力
        翟巧焕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中心校  内蒙古包头市  01406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阅读量的支持,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读与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全面地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同时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阅读可以吸收和积累知识内容,写作则是表达和展示,两者相互依存和促进。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应当注重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通过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借助学生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有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可以促进大脑的活动,从而激活各种智力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认真投入地阅读。在初读感知后,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划出自己颇有感触的语段。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够,没有办法去深入理解课文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时候,老师要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阅读的美,从而渐渐带领孩子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1.2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一些意境美、语言美的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各种课文中的语言美,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愿意去感悟课文中的意境美和情节美。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精神活动,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会影响我们相当长的人生历程,甚至可能是一生。阅读影响着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因为人们大多数时间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取得进步的,观念的形成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当中,老师需要注重孩子们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们体会作者情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方面
        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采用分解阅读的教学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难以对课文产生全面的认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到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激情。教学中,教师依赖于教材的教学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教师并没有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教学整体的实践性较差。阅读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写作与阅读。
        2.2学生阅读方面
        很多学生参与到阅读课程中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内心深处无法接受阅读课程。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写作主要是以套话、空话为主,其中并没有较多的情感成分,更不用说创新性。小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有限,所以写作内容也十分空洞,其中不真实的内容较多。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也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内容,整体学习能力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3.1结合语文教材,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纲领,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也具有较多的写作资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要灵活应用教材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出教材在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日常写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作为训练的基础,引导学生教材中经典的内容进行阅读,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魅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2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挖掘人文价值,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文章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教导小学生要学会为人处事,从而体现教材的人文价值,帮助小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读完这些内容后,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写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感都尽数表达出来,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时写下的内容,既是小学生的真情实感,也是对课文阅读学习的一个总结。
        3.3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奠定写作情感基调
        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语文课文是作者对学生的观察和体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节的绘声绘色描述,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使用优秀的词汇语句,彰显出文章的个性特点,这些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情感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的教学中,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抗战胜利之后,作者在台湾小学的见闻,通过对台湾教师教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参观学校礼堂,表达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个“无名老师”的形象,这样的教师形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老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老师关心和爱护你们,那么你心中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哪一位?你还记得他上课时的模样吗?”引导学生和大家分享。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回忆自己以往教师的言行,仔细品味教师的话语,从中体会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平凡的生活经历中发现和体会美,并且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借助这样的写作活动,更好的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保证读写结合模式的有效应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3.4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对语文教材中优秀文章分析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优秀的文章都难以离开人们的生活。同样,优秀的作文也贯穿了整个生活,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具有十分直接的联系,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回归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馈赠,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自身的感受下理解文章行文的意图,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整体的感知,并且结合优秀的阅读题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实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后期的语文综合学习。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与认知。将读写合作模式有效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甲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23):120.
        [2]谭李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55.
        [3]杨军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