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0期   作者:袁红强
[导读]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袁红强
        杭州市明德小学 310022
        摘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发挥想象,引领孩子学会吟诵,体悟情感,同时,以生为本,引导大人进行古诗陪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提升备受关注。在改革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时,许多老师开始意识到了这一板块教学的重要性,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及形式,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可否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不断变革自身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一)缺乏趣味,模式单一
        只有富有趣味的学科教学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但是,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时,有的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整体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及乏味,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古诗文学习任务。这一问题的出现既与教师有关,也与古诗文的本质存在密切联系。与其他教学板块相比,古诗文枯涩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消极应对。外加上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整体的古诗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无视吟诵,死记硬背
        古诗教学离不开学生有趣味的反复吟诵,学生只有在带有古韵的吟诵的过程中,才能够感觉到学习古诗的趣味,意识到学习古诗的重要价值,并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信心。但是,有的小学语文老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往往按部就班地践行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读熟和背诵。这一点尽管能够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但是与素质教育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违背。难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积累丰富的古诗文学习经验,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及提升。
        (三)忽略课后,缺少陪伴
        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都是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后学习则是重要的辅助,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及亲子陪读。但是,有的教师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讲解古诗,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古诗文。但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学习兴趣还没有完全建立。课下学习,亲子陪读工作直接被无视,整体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三、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一)入情入境,引发想象
        古诗语言简练,用简短的诗句表达完整的意思并创生意境之美。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意境的过程。教师需要立足于古诗的具体表达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学习思维转移到古诗的意境当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枫桥夜泊》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传达了一种意味浓郁的审美意境。古诗通过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空间转换,写出了古运河枫桥畔秋夜的幽静凄冷,表达了作者孤寂难耐的羁旅之愁。教师可通过“张继在枫桥的这一泊,他到底是睡了还是没睡”一问,引发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入情入境地与文本与诗人对话,体会诗人的所见、所感、所闻、所思,深度品味那深秋的愁绪,达到与诗人的心心相印。

古诗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分析、鉴赏,根据意象再造组合,用丰富的想象去感受艺术形象。“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张继到底在愁什么呢?通过想象,通过交流,达到学生与诗人的对话。古诗课堂,学生的想象应该是丰富而活跃的,学生的情感应该是生发而灵动的。古诗创作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是情与景的交相辉映,而丰富的想象则是学生与诗人穿越时空的思维对话,是心灵的默契融合。
        (二)学会吟诵,感悟情感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温儒敏教授曾说:“古诗要让学生多吟诵,吟诵是自主诵读,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教材中的古诗音韵和达,节奏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学生进行吟诵练习。古诗之节奏美、音韵美,只有通过吟诵这种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诗文的情感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或低吟浅唱,或激越慷慨,一音一腔,有眼有板。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诵读会诵读: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共同探讨并划分诗歌的诵读节奏,比如《黄鹤楼》诗歌中的“楼”、“悠”、“洲”、“愁”押的是“ang”韵,每一句诗句内平仄交错,每两句诗上下平仄相对,充分显示了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通过自己尝试,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明白《黄鹤楼》吟诵的正确节奏,应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外,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内涵意蕴,读出古诗的情感思想,从中自主地感受领悟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达到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相约课后,大人陪读
        学习古诗的阵地不仅在学校,在教室,应拓宽学习的空间和形式,多渠道开展古诗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版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这里的大人不仅指老师、父母,还可以是其他的家庭成员。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自由地吟诵和创造性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成就感。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古诗吧!可以朗读,可以讲读,可以对话式诵读,带领学生一起亲近诗词,一起触摸自然之美、语言之美,一起探访古人的文化情怀,一起感悟人生哲理,如此,既能平静大人浮躁的心理,又能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陪孩子读最美的古诗词,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探访古人的文化情怀。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我们和大人比赛读古诗”活动,让学生和家长自己报名。以一个固定的时间为期限,统计学生和家长和大人的背诵成绩并进行简单排序。其中得分较高的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受到老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另外,赛诗会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欣赏的诗人喜欢的古诗词,鼓励学生多做笔记,多思考、多分享、多记录,在互相交流及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课外陪读活动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和大人之间的交流,对营造良好的古诗学习氛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主体教学环节的落实,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适当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外的古诗诵读活动。
        四、结语
        古诗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和大人一起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古诗实践活动,全面触摸古诗文教学中的核心元素。从整体上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喜欢古诗文,接受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参考文献
        [1]梁荣芬.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00(012):112-112.
        [2]陈晓红.感受诗词的馨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3):6-6.
        [3]杜守林.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J].青年时代,2016,000(002):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