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军
义乌市上溪中学 浙江 义乌 322006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而是要重视学生内在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具备一定适应未来社会进步的能力和品格,即核心素养。自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提出之时,就以表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素质水平,促进我国更快、更加稳定的发展。高中阶段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效果,所以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身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以此来提高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思考问题;能力;提升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成长的需求,所必须要形成的一种关键品格和能力。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也是众多教师需要研究的教育课题。基于语文学科,学科素养被分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中最关键的是语言能力,只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语言生动,极具感染力的人,并且能够做到下笔成文。语言能力是每个人都必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人类所经历的所有思维活动,最终都会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简而言之,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两者互相区别,同时又互相作用。而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这两种是精神层面上的品格,人文素养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道德品格,是促进学生生成正确观念的重点,也是展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石,和发挥语言能力作用的源泉。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虽然作用不同,但是任何一部分都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教学的实施者,学生的领路人,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定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教师传授的,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反思自身的专业水平,明确自身有待提高的地方,只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开会对自身专业水平进行主动提升,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教师要主动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审视,是否依然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经历过反思教师才懂得摈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占据着课堂的重要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这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严重不符。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教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探究,从而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主动积极学习更多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核心素养培养功能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是高中生进行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功底。
写作是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情况,还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锻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这两大模块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拥有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了千挑万选,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值得学生深入品读,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因此,在教学课内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细读、精读、品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我的四季”为例,其中有很多具有哲理的语句,对这些句子进行品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语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对语句进行分析。例如:“在世界上......耕种的土地”,“不应该怨天尤人......检点自己”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鉴赏,这样能够极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语句进行深入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对语句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进而达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写作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章节的写作为例,在实际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节选一篇能够表面观点在文章中的作用的内容嘛,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观点在其中的作用,让学生深入体会观点的在文章中的灵魂地位。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活跃写作教学的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激情,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课堂写作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对观点在文章当中的作用的理解,还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到训练目的,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学科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极大的培养作用,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挖掘,就能找到许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切入点,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例如,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严谨的以论文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进行区分,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对传统对生活的影响有初步的认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拥有文化传承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我国四合院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中国建筑色彩的运用,建筑的形式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将课文中抽象、苍白的文字内容变得直观、清晰,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本当中的意思,还能让学生通过四合院体会到我国国人淡逸的审美观,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建筑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拥护感。再例如,文章当中有提到勤俭节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的引导,让其认识到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拥有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贡如云,冯为民.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5):52-54.
[2]李慧洁. 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9-11.
[3]严佩智.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循证实践教学研究[J]. 创新人才教育,2019(0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