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曙光
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教师在教学中几乎处于全程输出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被动,不积极思考,眼高手低,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逐渐建立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素质教育在不断发展和推进,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变革。现有的物理高考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核,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物理知识掌握程度。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疑难问题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习力的提高和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才是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物理教师必须采取合理有效且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有效帮助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创新思维,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严谨的实验态度
研究生学习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支持学生的实践,而且支持学生的严格调节能力。但是,在实践物理教学中,学生们往往无法欣赏实验机会,在物理实验中工作时也无法做事。从而使原来的科学实验变得武断,违背了实验教学的出发点。
(二)、实验课纪律管理不足
当前的实验课往往是中学生自行开展实验,教师对其缺乏有效管理,对不按步骤做实验的学生未能给予有效指导,造成这些学生影响了其他学生,实验课的作用不够理想,影响了物理实验的效果,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学校的实验基础设施不足
当今物理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仍然注重物理学的成果。因此,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整,例如b .缺乏物理实验所需的专门物理实验室和设施,这可能严重影响学生在实践中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不再有机会操纵物理本身。
二、如何解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形式
适当的物理实验会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会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因此,物理的实验过程和道具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教学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时,教师可开展适合小组合作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的责任感被有效激发出来,以便他们今后在集体和团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观察导体和磁体发生的相对运动,一部分学生绘制实验简图,一部分学生负责推理,一部分学生总结。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推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二)、开展合作式学习
作为高中物理集体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采用异构分组方法,确保每个分组都有具有不同性别和成绩的学生,从而在分组成员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各组人数不得过高。最好控制少于六个人。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合作情况定期重新分组。
组中的不同角色最好交替分配,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角色。在试验过程中,各团体必须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他们的自主思维和平等合作。
(三)、规范实验纪律和规范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实验提出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行动指令。比如,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能触摸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爱护器材,严禁将实验器材据为己有;试验结束后,物归原处,清扫平台,还原初时模样。其次,教师要提升学生仪式感,增强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责任心。学生应在小组内做好角色分工,如组长负责小组全面工作,操作员负责仪器使用和操作过程,记录员负责过程和结果记录,统计员负责实验结果的汇报,其他学生为观察员,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各司其职,有序实验,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有序性。
(四)、增加物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
物理本身的理论、逻辑和抽象性质非常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新定义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物理知识,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即使在高中物理学院,教师也必须注重实践课程的多样性,这不仅是新课程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必需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元素的使用可以提高物理体验的有效性。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掌握了材料,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实验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有缺陷等等。多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物理课堂适当布局,同时考虑到学习模式是否与学习节或学习活动相适应,并尽可能吸引学生来促进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
(五)、加强物理实验的引导作用,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到的。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途径,教师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能因为实验场地,实验器具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都能实际动手实验的要求,但是教师要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模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为理论物理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物理理论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撑,而物理实验需要物理理论的指导,两者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物理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人类的发展受到社会等现实因素的约束,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人类科技的进步。物理实验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需要服从教师的约束。教师要建立物理模型,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对接,让学生对生活场景的熟悉转化成对物理模型的熟悉,并能够完成物理模型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转化。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更需要联系实际生活验证物理实验的意义。单纯的依靠物理实验是无法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只有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才会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
结束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教学上的及时调整,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物理科学思维,使他们建立起从物理角度观察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青.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60.
[2]雍志元.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73.
[3]钱启明.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36):29.
[4]邓宝贞.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231-232.
[5]张云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7(1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