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云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放马坪村完小 655417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提高他们的成绩便是对于他们自身能力的重要提高。如果一直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不断牢固记忆,往往会造成他们的厌倦和拒绝。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便是,如果语文、英语课程不能正常进行的话,学生往往会心里暗暗窃喜,这虽然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单独地认为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生活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把握。本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倦怠;干预策略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对学习产生倦怠,学习上不积极,参与课堂度低,倘若教师不能对此进行有效干预,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倦怠,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语文学习倦怠的原因
(一)自我效能感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对于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自信,自我评价和定位偏离,片面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反映出消极、散漫、倦怠等学习情绪。这是学生自我效能感脆弱的重要体现。
(二)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新课程改革后,提出要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自主、探究性教学,然而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依然局限于运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少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趣,缺乏吸引力,表现出明显的倦怠感。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
(一)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己,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对自我价值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避免学生因自我认识不清而限制潜能发挥。为此,教师可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如课文朗诵、独立创作、课文改编等,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检验自身的朗诵、写作等能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对自身的素质、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更新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改变,因为本身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充满了好奇心的。但是他们对于知识的认识由于没有成熟的能力,往往歪曲理解了自己内心是否喜欢。所以,教师要使学生首先调动起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发挥更多自身的想象力和专注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的走入学生自身的心灵成长,把他们真正当成语文学习课堂的主人,然后在理解运用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不在陈旧。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能力调用的限制,让他们在引导过程中真正形成一定的能力。而在这些能力不断实践过程中,又给予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自信。比如说在具体教授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学生要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而非进行严厉的批评,让他们在描写分析的过程中真正的使自己的思维运用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堂原来是非常自由的,他们会形成更多的感触去关注到语文知识不同的内容。从而不断地在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知识真正的魅力所在。而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也不能专注于一种题材能力的提高,要积极运用更多符合小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的理解由简单到困难逐渐的提高一个层次,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而非直接让他们一眼看到复杂的语文知识便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积极搜寻各种关于课堂具体引导活动的一些有效方法和素材,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到语文知识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文章的体会能够真正的从自身的感情出发,让他们在基础不断奠定的过程中,同时也奠定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不断发现。
(三)可营造课堂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传统语文课堂氛围充斥着严肃、紧张、乏味与刻板,这与小学生的活泼、思维活跃特质形成鲜明对比,可明显看出课堂教学氛围的突兀与不合理,这对于小学生学习及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而多媒体教学,轻而易举的将这种教学格局与教学氛围打破与重建,其本身的播放声音、呈现画面的优势,就足以让小学生产生观看与聆听兴趣,就足以调动小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与探究欲望、热情,课堂氛围可由最初的枯燥、乏味、严肃转变为生动、有趣、生机盎然,如果相关教师再对多媒体呈现与播放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和设计,那么,课堂氛围的转变将会更明显、更突出,无须教师的过多干涉和引导,自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利于小学生转变学习固有观念、发现学习魅力,对于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和培养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益处,还可让小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倦怠的原因复杂,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活动,不利于提高其语文学习效果。对此,笔者针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干预策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燕红.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C].2019:384-387.
[2]彭雪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季南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其培养的调查研究[D].某省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