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玉叶
浙江省宁波慈溪市蓝天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的目的,也是一项的基本技能。但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过程之中不仅耗时,教学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状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两级分化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本文对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标中提到的“解决问题”教育是要求将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创造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理解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去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并形成数学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真正体会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
首先以学生的角度来讲: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方式基本是相同的,都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关心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内心需求,只是一味地、枯燥地讲课,没有给学生自己独自思考问题的时间。而长此以往,会错过学生思维发散和脑筋开动锻炼的机会,进而使小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天赋被扼杀了。
其次,以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忽视了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练习,没有充分地进行备课,只是完全在机械地拿着书本进行讲课。而对于一些单调乏味的数学公式,老师没有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无法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性,这样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好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师中,依旧还有一些老师没有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还在运用着以往的教学方式。但在如今的教育之中,这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小学生的教育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复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教学的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再者,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所以就不能够就题目的理解和做法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探讨,如果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距离感,那么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大纲和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数学要从实际出发。
但是,从现在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来看,数学题目的设置在上很大程度都与实际的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进而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
三、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一)主题化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的主题设计是特别重要的,主题化策略的实施可以使得小学生的认同感和应用能力增加,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方便简单。所以,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的教学,老师要重视对于主体化教学的设计。比如,可以使用一些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或者故事去设计解决问题的题目主题,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对有很大的积极性。这种设计对于传统的题目,例如注水、距离、工程等方面解决问题的题目会更加让学生产生兴趣,也会更加吸引学生,进而也会更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同时,主题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由此可见主题化教学策略能够带来的益处是非常多的。
(二)多样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到,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要涉及在实际生活中所能应用到的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与形式。所以,为了使得小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能够提升,教师要注重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多样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要客观地对待表格和图形在教学中的应用,来解决现实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还要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老师可以打破曾经用纯文字来表达解决问题说明的传统,改为使用表格与文字或者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来使得学生阅读表格、图形信息的能力得到训练,让单调、无聊的解决问题变得活泼起来,可以在解决问题的题目和过程中增加一些适合的情景设置,以此来丰富教学的素材,从而使得多样化教学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三)全面化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还要使得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态,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全面化教学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数学的美丽,在解题后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可以增加数学解题的自信心。初次之外,老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要有公平与全面的评价。比如,一些学生有可能在解决问题的结果方面做得很好,结果的正确率比较高,但是在解题过程和逻辑方面做得不好,对于这种的学生来说,老师要正确指导他们,不能被分数所蒙蔽,要全面地评价学生。
结束语
老师在数学问题的实践中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要注重不断思索、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而可以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策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给与学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展示他们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当解决问题变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调查、探索和交流问题的解决,同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之时,学生就会成长为全面型并且有着自信的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参考文献
[1]李宇韬.小学中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04).
[2]韦昊.浅析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策略[J].教师,2018(31).
[3]李光树.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J].云南教学,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