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远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山西吕梁 033000
摘要:在电网运行中,雷电是导致电网故障主要自然因素,而且输电线路有着较长里程,作为电力空中运输通道,更易因雷击而触发保护跳闸,严重破坏供电可靠性,同时变电站内设备也会受到雷电的损害,因此,供电企业应意识到防雷防护的重要性,有效降低雷电对输变电设备运行安全的影响。本文基于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及新方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新方式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也越加重视。近些年来,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架空输电线路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对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研究愈发重要。
1新防雷方式无源电晕场驱雷器概述
无源电晕场无源驱雷器是利用金属多短针形成的“似尖端效应”,使电晕场驱雷器周围的环境电场远高于被保护目标物,但低于传统避雷针,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这种驱雷器的结构是有许多放电极短针尖端组成的球面,下面是一个支撑座,当雷暴云来时雷云电场达到空气击穿阈值时,驱雷器电晕舱及尖端产生高达30mc/s电晕离子,在驱雷器及其被保护物体上方形成电晕离子层,如图1所示。覆盖在被保护目标上的电晕离子层抑制上行正先导的始发,从而大大减少接闪的可能性,更大程度地保护目标物不被雷击。同时电晕离子层离子在雷云电场作用下不断向上扩散,与雷云电荷相互作用,使云-地极板等效为漏电坏电容,有效抑制雷云充电至放电击穿水平,削弱了雷云下行先导的发展速度及强度,阻碍雷云放电通道建立。我们都知道雷暴的形成到泄放消失大约30min到60min的时间,半个小时后雷暴云就随着大风消散远去,实现“非引雷入地”防雷。这种防雷方式是近两年的新产品,拥有了国家发明专利及相应的实验室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在国网输电线路上已经得到应用,而且在关键线路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经常跳闸的线路不跳闸了或减少了很多。无源电晕场驱雷装置区别于260多年来沿用的以避雷针为代表的“引雷入地”防雷方式,采取国际领先的雷电防护理论,运用屏蔽保护的原理,通过在雷云电场作用下可释放电晕离子,电晕离子覆盖在被保护物体形成屏蔽保护,可抑制上行先导的始发,削弱下行电导的发展速度,阻碍雷电通道建立,从而实现“非引雷入地”式防雷,是一种新型防雷装置。
2?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对变电站来说,不仅要预防站内直击雷,更要对雷电侵入波进行防护,这是因为站内出线多为架空线,当线路遭雷击后会沿线侵入到站内而造成设备损坏。常用的防雷措施有:合理配置避雷器为降低线路雷电侵入波的影响,避雷器是最为常见的措施,可显著提高站内设备抗雷电干扰的能力,然而其对于安装环境有要求,要严格依据有关电力设施安装规定进行布置,起到分摊雷电冲击电流的作用。避雷器经多年发展也有很大改善,从最先的阀型避雷器到氧化物避雷器,抗雷击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氧化物避雷器已逐渐普及,但也要注意避雷器设备的合理规划和安装设计,与站内电气设备相配合,尽可能的确保其避雷效果,进线段防护措施所谓进线段,通常是指以变电站为中心两千米范围内的线路部分。在进线段设置避雷线有助于雷电波电流峰值的有效抑制,提高站内设备及线路的安全性。一旦雷电侵入波过大,超出避雷器耐受范围,会使得站内设备遭雷击损坏。所以,在变电站进线段区域内还要合理的布置避雷器设施。通常对于不同的输通常变压器低压侧开关会配备低后备保护,其跳闸原因不外乎有:出线开关拒动、母线故障,再就是低压侧开关误动。若实际运行变压器发生该问题,则应认真分析保护动作情况,如果出线线路有保护动作信号而无开关分闸,则表示主变低压侧属于故障越级导致的低后备动作,若母线相连开关全部断开,则说明是低压侧母线故障。
3“疏导式”防雷保护
我国避雷设施的核心策略为努力提升线路的雷电抵抗能力,降低雷电跳闸带来的威胁。电网企业将雷电跳闸率作为衡量防雷措施效果的重要标准,防雷保护较多的采用“堵塞型”防雷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电源较少,电网薄弱的环境中,但是在一些电源较多的线路中使用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基于线路运行维护经验,技术人员根据间隙防雷的特点再次提出了“疏导型”的防雷保护措施,允许线路存在一定的跳闸情况,将间隙设备与绝缘子进行连接,引导工频电流,保护绝缘子的完整性,减少雷击事件的危害。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线路情况合理选择“堵塞型”与“疏导型”保护措施,提升防雷保护能力。
4绝缘避雷线设计
输电线路的绝缘避雷线通常具备良好的防雷能力,其能够对线路进行充分的保护。避雷线可以通过载波通信的方式减少电线短路的情况。避雷线因为作用与能力的不同,其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将避雷线直接在杆塔上安装,另一种为将避雷线穿过绝缘子,然后再连接杆塔。线路的电压与绝缘水平、避雷效果呈正比关系,如,当额定电压为60kV时,一般线路处于30~60kA之间,保护段为60kA;而当额定电压为110kV时,一般线路处于45~75kA之间,保护段为75kA;当额定电压为500kV时,一般线路处于130~170kA之间,保护段为170kA,所以设计人员应当以此进行防雷设计,控制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在进行线路避雷线设计时,还应考虑线路的负荷特性、系统运行方式、地形地貌特点等因素,并参考当地已建成线路的运行维护经验。
5合理安装避雷器及其避雷线
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可以通过合理安装避雷器来达到防雷效果。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安装避雷器,这样当输电线路遭受到雷击现象时,雷击放电就会产生分流的现象,一部分的放电电流就会通过避雷器传输到附近的塔杆中,然后通过塔杆将放电电流传输到地中,如果雷击放电量超过定值,那么避雷器就能够将放电电流分成分流,传输到附近的塔杆中。当雷击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以及导线时,放电电流能够受到导线中电磁感的影响,进而使得放电电流在避雷器以及导线中产生耦合分量现象,并且避雷器的放电分流要远远超过避雷线的放电分流,而分流产生的耦合分量现象能够促使导电电位提升,这时候绝缘子的闪络电压就会大于导线与塔杆顶之间的电位,所以绝缘子就不会发生闪络现象,故而,输电线路避雷器具备非常良好的供电箱作用,而这种作用也是在输电线路中安装避雷器实现防雷的一大特点。避雷线是架空输电线路最为常见的防雷措施,在架空输电线中安装避雷线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其一,能够有效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相线。其次,当雷电击中塔杆顶时,能够使得雷电发电电流产生分流的现象,减少雷电发电电流流入塔杆现象。其三,能够屏蔽导线,进而有效降低导线感应电压。随着电力事业不断的发展,避雷线的效果并没有特别明显,并且在低电压输电线路中避雷线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避雷线更多的运用在高电压输电线路中。
结束语
本文虽然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遭受雷击原因进行了分析,但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应该从问题入手,针对不同线路存在的雷击隐患和不足,从防雷电、耐雷电、疏雷电和稳压运行四个阶段进行差异化的防雷措施配置。此外,输电线路防雷应作为线路日常巡检的工作重点,对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进行定期检视维护,从问题根源上做好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笑怡.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1):70-71.
[2]唐凌毅.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47-148.
[3]史昱龙.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防雷保护措施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2):231+239.
[4]朱永胜,朱晓文,张博,廖鹏飞,陈炫圯,彭姝迪.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测系统研究[J].电工技术,2019(23):26-27+30.
[5]武鑫.架空输电线路防雷综合设计[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