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超超 张文秀 苏宪虎
山东科威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2000
摘要:无线通信技术为城市道路交通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开创了新前景。然而,无线通信技术高度电子化与集成化、技术含量高、难以全面掌握,故笔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简单介绍几种ITS通信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拓展了城市交通渠道,也引导国内无线通信渠道的优化。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
引言
虽然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却远低于城市汽车数量的增速,交通拥堵成为阻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提升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借助于该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机结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数字移动通信(GSM)
GSM主要是可移动蜂窝渠道进行信号标准化转变,它可以在车辆与移动基站之内创建信息互动渠道。程序在数据移动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车辆管理与信息调度指导部分的相互承接,其中包括音频和数据传输两种形式,根据移动终端与基站间传输信号特征(强度、方向、时间、频率)变化值计算终端位置。
GSM所实行的数据服务结构中,该结构运行传导的最高效率可达到9.6kb/s,此种框架结构下的信号传导方式,实现了服务终端之间的渠道衔接。在移动当前智能交通结构之上,除了速率≤200b/s的交通流量传输外,程序体系还可以进行图像、文字等方面的传导。除了GSM部分电路直接连接,它也可以进行组内数据业务的分组连接,我们将数据传输方式称之GPRS业务。此时,该设备的速率传输最高可达到9.6kb/s,且它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之间、传输渠道之间的相互关联。从信息调度的核心出发,传输信息可以借助组内渠道、广播等脉冲信号的传输渠道进行信号沟通,以适应当前信息传输的需求,实现了信号为信息交通平台服务的实践效果。此外,由于此类信息属于分钟性持续性传输,驾驶员就不存在偶尔受到信号干扰的问题。
2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缓解交通拥堵、减轻交警压力、提高交通管控调度高效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实践工作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路面所有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车流量情况的有效监控,基于有效信息传输,帮助交警及时做出反应,进而保障道路畅通。同时,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还能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比如,百度地图、车载地图、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都是现阶段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高度融合的产物,能借助于无线语音服务为出行者提供必要性的路况查询和路线筛选辅助,为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奠定基础。此外,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还能实现短信和广播推送,可以为司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司机与监控终端的信息传送提供极大便利。
3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
3.1位置服务技术(LBS)
3.1.1LBS概述
位置服务技术,就是在地理信息位置电子平台定位的基础上,为汽车提供的空间信息指导服务。位置服务技术主要是依靠移动电信基站与终端联合定位的方式,实现信息内容的便捷性服务。这里所说的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等。最终,位置服务技术将利用地理信息程序进行信息反馈结果的处理,以终端电子结构图的形式,将获取的信息资讯以代码、图片等形态进行展示而辅助位置服务平台完成系列操作的,则是移动通信终端的IPAS/PAS.CDPD等设备。即,地理信息平台属于开放性定位信息服务窗口,它可以与其他兼容性程序完美化承接。
3.1.2LBS交通工作方式
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平台,可为智能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提供详细的信息管理资料,而此环节中的资料信息又分为静态和动态管理两类。前者主要是指城市停车场所、行驶路线等方面,后者主要是指车流变化情况、汽车当前形式状态等方面。
但无论是哪一种位置服务传输信息,都将跟随实际应用环境的基本情况,相应进行信息增加、删除,甚至是路段情况的对应更新。此种动态化位置服务技术实际应用方式,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合理性,便民化服务色彩更加突出。
构建城市交通管理体系,是城市交通服务管理中不可缺失的分支。该程序的运用可实现城市计程车管理、公交线路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城市交通指引等方面的有序性融合。同时,城市交通信息结构,也将多重终端沟通渠道衔接在一起,实现手机客户端、蓝牙、笔记本等多个渠道相互承接的灵活式服务。位置服务技术的具体应用期间,也实现了交通服务管理多重调节因素的对应化调控。一方面,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无线网页等渠道上进行交通指挥服务。另一方面,位置服务技术也能够从大数据系统中,获取周围交通管理人员的联系信息,在城市区域范围之内产生交通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借助位置服务展示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指示。
3.2无线宽带技术
无线宽带技术是在固定宽带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接入型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投资小、方式多样等特征,这使得其在初期使用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一是缺少良好的结技术,其二是采用的接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或缺陷的产生,使得无线宽带在信号传输上不稳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稳定性会逐渐加剧,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3.3全球定位系统(GPS)
3.3.1空间部分
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布上,主要是由24颗卫星构成,卫星与地表距离为20200km,24颗卫星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之上,按照每一个轨道4颗的标准,倾斜55°进行规则性运行。同时,全球定位系统中也包含了3颗备用卫星,它们负责从宏观层面进行卫星运行情况监控,以适应导航程序系统的监控需要。
3.3.2地面控制系统
地面控制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检测、核心控制、地面天线三部分组成。其中核心控制部分位于美国,地面控制站主要用于卫星信号的传递,并对应进行卫星星历、运行距离以及大气反馈数据矫正等部分。
3.3.3用户设备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中的用户备份环节,实质上就是信号接收设备。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捕捉对应卫星测定角度、数据,并跟随记录其运行情况。当设备获取到卫星信号时,程序就可以按照卫星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对卫星运行轨道的数据进行调解分析。再根据相关数据,接收设备在微程序的控制作用下更精准地进行定位计算,最终得到用户的地理信息资料。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依赖于电子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以电子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环辉.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8):194.
[2]李庚基,李亚菲.几种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156.
[3]张树京.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3):4-8.
[4]孟伟,李新华,李松和.基于GPS的可视化车辆动态监控系统[J].通信技术,2009(8):216-218.
[5]何永祥,马洮安,应英武.LBS位置服务技术在ITS领域的应用[J].ITS通讯,2003(3).
[6]高玥.浅析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J].中国新通信,2018,20(23).
[7]罗德宇.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相关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