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定盛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当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陈定盛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5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当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也增加了城市土地压力,为了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大部分新建工程都高层建筑,这也让电梯成为了十分必要的交通运载工具。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需要定期对电梯性能、安全性进行检验,但由于电梯检验环境恶劣,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险源,容易造成事故伤害,给检验人员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在电梯检验之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针对容易产生的事故伤害,针对性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在日常检验工作中足够仔细、细心,保证自身的安全。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引言
        事实上,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持续加速的时期,为了节约土地使用面积,许多城市的建筑风格越来越向着“纵向”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必须落实好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预防工作,这不仅是为了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性,更是为了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让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加安居乐业。不过,电梯维修终究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高空作业,如何在检修过程中解决各项安全隐患,是每一个电梯检修从业人员都在不断思考的重点课题。
        1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
        1.1机械伤害事故
        (1)挤压伤害。挤压伤害问题主要出现在井道底部或顶部,很多检验工作需要在轿顶或坑底作业,如果站位不对或操作失误,都有可能被轿厢、附件等运动部件造成挤压。
        (2)撞击伤害。撞击可以分为主动撞击和被动撞击。移动或旋转部件在运行中可能会撞击检验人员,此时检验人员属于被动撞击。检验人员无意识触碰到这些运动部件,如导向轮、曳引轮、限速器等,都会产生撞击问题,这是一种主动无意识撞击。
        (3)咬入伤害。咬入伤害主要存在于钢丝绳部位,由于钢丝绳负责承载整个轿厢,对于保证电梯安全十分重要。检验人员要近距离观察钢丝绳是否有锈蚀、磨损、断股等问题,需要采用游标卡尺检测钢丝绳直径,检验钢丝绳挡绳装置是否齐全等,如果在检查过程中电梯突然启动或运行,则有可能咬入手指,造成人身伤害。
        1.2坠落事故伤害
        电梯检验中很多环节都要求工作人员高空作业,通常是站在轿厢顶部进行功能检查,高空作业就会伴随坠落风险,导致坠落事故伤害的原因有:首先,检验人员站在轿厢顶部时可能会出现抖动情况,可能会造成工具坠落或人员坠落,导致砸伤事故。如在工作人员在导轨垂直度检验中,通常要将身体一部分伸出轿厢顶部边外,一旦不小心踩空就有可能坠落。其次,很多机房设置在电梯井道上方,需要工作人员通过爬梯进入,如果爬梯不稳定、表面过于光滑,也会增加坠落几率。如果轿厢顶部、井道底部同时开展检验工作,上方任何零部件掉落都可能造成砸伤。再次,轿厢顶部线路排布、设备安装十分复杂,工作人员可能被线路、工具绊倒而坠落。最后,当今很多电梯轿厢底部都会安装超载装置,对超载装置进行调节,需要将手深入到底部,如果电梯此时失灵或操作不当,机会导致电梯误动,最终造成严重损伤。
        1.3电气伤害事故
        电梯作为实现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需要提供安全、快捷的日常运输服务,还应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时与预警、消防等系统实现联动。因此电梯的电气系统日益复杂,给检验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难度。尤其是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测试,需要在轿厢运行状态下验证其各项运行控制、安全联锁功能的有效性。所以带来了更大的电气伤害隐患。此外由于电梯的电气线路使用环境相对较差,容易出现绝缘劣化的现象,如果检验人员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规范化的测试,极易在后续工作中遭到电击伤害。


        2电梯检验事故预防措施
        2.1机械事故预防措施
        机械事故预防要求检验人员可以时刻注意周边的情况,在转动装置检验当中,不能直接用手触碰,以免造成剪切事故。井道底部检验工作中,要提前设计好安全站位,时刻注意脚板、补偿链、电缆的位置,不得发生碰撞情况。在轿厢顶部检验过程中,防电、防滑设备必须要佩戴齐全,时刻关注脚下情况,避免被工具、线路绊倒,也要避免轿厢门夹到脚踝。如果需要将轿厢运输到建筑顶部进行检查,则要人工操作点动按钮,时刻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避免电梯运行速度过快造成积压或碰撞到头部。
        2.2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在检验人员上岗参与检验工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在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检验资格之后,方能在一线进行相关检验操作。检验人员在打开层门后,进入轿厢顶部或底坑时,需要保证层门门锁的电气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同时按下急停按钮,在确保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在进入到电梯轿厢顶部或底坑进行相关操作。而在进入到轿厢顶部之后,检验人员需要保证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在护栏之内,同时不可以倚靠护栏,防止出现坠落事故。检验前,需要确保电梯的安全装置符合要求,并对每个安全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将检修风险降到最低。当进入地坑之前,若地坑中设置了对应的爬梯,应在确认爬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之后,方可通过爬梯进入地坑,降低攀爬过程中出现踩空风险。在对超载装置进行检验过程中,最少需要2名以上的检验人员共同操作,一名工作人员在机房操作电梯,另一位工作人员需要在轿厢底部位置观察开关状态,同时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在调整开关位置时,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3电气事故预防措施
        在对电梯进行正式的检验工作之前,需要先对相关的检验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所有的检验工作都能完成。而在对电气绝缘电阻检验过程中,断电操作是必须的,这也是保证检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电梯,这一工作更是必须的,若发现电梯的线路出现老化或者破损等问题,需要暂时中止检验,采取恰当措施。对于每一位检验工作人员来说,其需要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等设备,同时对于电梯温度较高的部件,即使断电之后也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这些设备是不可以触碰的。若在检验过程中出现了漏电或者着火等问题,需要立即停止检验工作。若检验环境中的湿度较大,需要对漏电和浸水等位置进行重点检验,通过随身携带的电笔进行检测,同时做好对应的防护工作。
        2.4加强检验环境检测
        电梯检验空间结构决定了检验工作区域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验人员的活动范围。如轿顶检验时光亮环境不理想,再加上刚进入到轿顶视线不习惯黑暗,难以掌握各个部件作用状况,从而产生机械伤害和坠落伤害。电梯管理有关部门明确提出电梯检验环境标准、验收条件,需要提高电梯检验环境质量,提前清除无关的部件、工具、设施。保证机房照明、坑底照明永久有效,保持亮度充足。检验环境不理想或无法达到要求标准可以拒绝进一步检验。在正式开展电梯检验前,需要先熟悉检验环境,确保每个部件运行状况、脚下情况可以看清,观察电气装置是否漏电或有异响,在这些初级工作检查没问题之后再进行深度检查。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电梯检修的安全性,必须要掌握可能产生的电梯事故伤害种类和情况,结合电梯检验周边环境,提前制定好事故伤害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电梯检验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鲁亮.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106-107.
        [2]郭锐凯.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有效预防[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50-51.
        [3]郭赞轩.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