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振芳
[导读]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发展迅速,对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张振芳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颍上供电公司,安徽省 阜阳市  颍上县236200
        摘要:目前,人们生活水平发展迅速,对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电力企业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电力能源保障,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对社会生产提供了基础能源。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需要对风险管理力度进行全面提升,在根本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确保电力企业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实现电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实践思考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电力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社会生产提供了电力能源保障。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在现阶段来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多不足,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电力故障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电力安全事故的影响下,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对国家经济造成较大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应该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力度,强化所有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全面排查相关的安全隐患,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从而保证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能够为国家的生产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1风险管理的概述
        对于风险管理来说,主要指的是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将风险值控制到最低,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风险量度、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在风险管理中,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排序,采用优先处理原则,尽可能将风险损失以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应对相应的应急事件,能够将风险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虽然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不过可以进行有效预防。在风险管理之前,企业要有效权衡风险和事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降低风险,防止企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电力企业中,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正确识别风险,对每个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量化。第二,构建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针对项目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中所出现的风险事件采取有效地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控制风险措施,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即使遇到风险时可以有效应对,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三,合理规避风险,在风险管理中需要对相关风险进行合理规避,针对可能发生地风险事件制定有效地应急方案,并且对应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在整体上消除相应地风险因素,尽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电力安全管理现状
        2.1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有的电力企业领导层及管理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有些电力企业虽然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但该部门的人员大部分身兼数职,无法专门从事安全管理,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并且这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工作人员电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未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导致整个企业从上到下安全管理工作并不严格。其次,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缺乏,安全培训交底不到位,片面追求任务完成进度,而忽视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最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是当前电力生产企业存在的一大问题,人员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一些人员在知道存在安全问题的情况之下,仍然违反规定展开工作,例如在没有挂地线、验电的情况之下进行作业。根据相关数据调查,60%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都是违章操作,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危害了员工自身生命安全。
        2.2管理制度不到位
        制度约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电力工程系统覆盖面积广泛、生产环节众多,从设备采购、制造、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度的监督与管理,但目前一些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机制,即便有的电力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其作用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难以发挥其实质管理监察效果。

管理制度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缺乏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任务并不明确,出现问题之后经常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内部人员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②巡视检查制度不到位,电力系统涉及省市乡镇的各个角落,需要定期开展巡视检查与设备检查,掌握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状态,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由于检查制度不到位,很多偏远地区长时间得不到安全管理,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亡羊补牢。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严格执行,存在无票作业、违规作业等问题。
        3解决电力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3.1 加强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培训对象来说,不仅要包含基层工作人员,还应该将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包含在其中,这样才能够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监督作用,进而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职工安全意识进行强化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对职工的业务技能进行培训,针对新员工需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临时工也应该进行安全培训,针对事故违章人员,除了要做好相关的规程教育培训,还需要加强思想教育,确保所有的职工都能够遵守相关规范标准,自觉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第二,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安规”“运规”以及“安全生产法”等,将相关的安全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全面贯彻企业的“两票三制”,针对无票操作以及无票工作需要严肃处理,针对无监护操作行为以及擅自扩大工作范围等行为也要进行整治。
        3.2 加大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力度,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电力设备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对象,所以需要对电力设备给予高度关注,不断优化设备管理方法,根据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确保电力设备能够高效运行,还要做好设备维护工作,针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防范,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工作年限。在电力设备安全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第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针对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工作体系,还要进一步健全通报机制。第二,对设备安全管理力度进行进一步提升,从设备的采购环节一直到设备的应用环节都需要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在源头上提升设备质量,防止应用不达标产品,这样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第三,针对输配设备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对设备缺陷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识别设备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集中整治,并且要建立健全的缺陷整治方案,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为后续设备管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3.3强化设备管理
        电力设备的安全问题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及时养护与更新。首先,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使用管理,购买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电力设备。其次,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要重视对设备的规划管理,由专业人员做好定期检修维护,对电力设备评估做到体系化,做好修理记录与验收记录。并对维修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保存,若后期出现安全事故有利于第一时间查找数据查明原因,减少故障持续时间。再次,要严格设备报废制度,针对检查出不合格的设备要定期淘汰,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实现生产的安全运行,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对电力设备的各个工程部件都能做到精确认知,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分类保养。最后,若生产过程中需要工程外包,则需要对外包团队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坚决不能使用不达标准的团队,若需要大规模作业,必须对施工作业的大型设备进行检查。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运行中,需要对电力安全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全面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采用责任管理机制,并且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解决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黔.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9,25(2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