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述高
成都铁路局集体有限公司西昌工电段 四川成都 615031
【摘要】2019年1月18日西昌工电段的成立是国有企业自上而下改革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铁路推动工务、电务、供电、通信等多专业集设备管理、施工维修一体化和设备大修专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工电供;一体化管理;铁路
1.引言
从铁路总公司的工电部到基层的工电段的成立,成都铁路局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党委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工作,优化站段布局,积极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了成昆线山区铁路设备运营管理的新模式。为适应铁路生产力发展要求,西昌工电段实行工务、电务、供电专业一体化管理,在确保安全优质、突出集约高效、强化专业管理上努力提升运营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2.设备管理现状
2.1设备整体关联不强
在传统管理理念下,各专业的设备管理都是从各自专业角度去考虑,很少将其他专业的设备关联去思考。如:轨道电路涉及到工务、电务和供电三个专业,出现红光带时,在成立工电段前各专业相互推诿,缺乏整体设备相互关联和整体处置的理念,故障停时较长,打乱了运输秩序。
2.2设备老化严重
峨攀线工、电、供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较高。
3.创新铁路设备管理的策略
3.1建立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
在探索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西昌工电段清醒地认识到,综合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生产组织的融合,而融合的关键在于各专业实施一体化管理,只有推行一体化管理,才能实现运输生产的安全优质和集约高效。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铁路设备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从安全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两个系统上细化各项管理制度。
3.2成立生产一体化组织机构
成立生产一体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电供一体化管理制度,定期分析一体化建设工作。
3.3具体实施措施
3.3.1生产计划编制:①月计划:每月各车间根据设备检修周期、缺陷处理、检测分析报告和重点工作,充分考虑交通工具、作业人员、天窗最大化利用情况,计划充分融合后20日前由各车间上报生产调度室,23日生产调度室组织各专业科室共同会审,审核通过的月计划由生产调度室在25日前统一下发。②周计划:每周二前各车间召开计划平衡会,由工电车间牵头组织,各专业修车间参加,每周三生产调度室组织各专业科室召开段层面周计划平衡会,会审确定后的计划由生产调度室提报对应车务段审核。③日计划:每日16时生产调度室会同各专业科室在值班领导的组织下,对次日计划、两日后点外计划和三日后天窗计划进行审核。
3.3.2电子登销记管理:①多专业作业设置驻站防护情况:一是按照段要求,多专业作业只安排一名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工电供防护资质的职工担任驻站联络员;二是多专业作业涉及供电停送电的由供电专业人员担任。②多专业作业登销记模式:由一名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工电供防护资质的职工按调度命令分专业进行登销记操作。凡涉及多专业(两个及以上)的联合作业,需当日作业的所有专业负责人员分别确认设备开通条件,确认具备开通条件后分别告知施工负责人,由施工负责人指挥统一开通设备使用。
3.3.3一体化作业防护:多专业联合作业时可以共用工地、关门防护员和中转联络员,防护不限专业。
3.3.4一体化应急管理:一体化应急值守按照“工、电、供专业覆盖,车间、班组两级补位"的原则进行。值守人员数量和资质必须满足基本的应急抢修人员架构和专业操作技能。一体化应急响应,段应急指挥中心接到异常信息后,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段、车间、工区积极响应,迅速开展应急救授工作。应急处置遵循六个原则,①导向安全的原则。
应急处置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必须坚持“先停用、后处理,先试验、后开通”的原则。②快速反应的原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决策,迅速处置。③先通后复的原则。按照“先站内、后区间”、“先正线、后其它”的原则。④按章处置的原则。应急处置必须严格遵宁相关程序和有关规章制度,严禁无防护上道作业,严禁擅自操纵设备。⑤减少损失的原则。应急处置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减少对运输秩序的影响,防止次生灾害发生。⑥单一指挥的原则。应急处置必须遵循和维护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实施单一指挥。
3.3.5一体化施工、维修作业和一体化巡检:按照派工单要求执行,班前技术交底执行班组三会及班前统一安全讲话,作业前开展计划融合平衡会、图示分工综合例会、专业预想会、班前统一安全讲话,对作业内容、项目、安全风险、技术标准等全面进行布置安排。
3.3.6一体化防洪:以工电车间、桥路车间为主要力量,专业维修车间、通信车间、水电车间、变配电车间为补充力量,采取网格化的形式划分铁路沿线及两侧边坡责任区段,明确每个网格的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内容,将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责任科室、车间、班组、责任人,全员参与汛期巡查巡守、雨后检查、设备整修等防洪工作,实施防洪网格化常态管理。网格划分坚持“全覆盖、无死角”的原则,纵向全覆盖铁路线路,横向全覆盖山体沟谷。
4.资源共享
4.1管理资源共享。针对新线、大维修设计文件,工、电、供各专业共同审查,从设计源头体现融合发展理念。
4.2技术资料共享。供电接触网基础数据、工务线路技术参数、建筑限界资料、电务轨道电路分布图等技术参数实现共享。综合利用信号集中监测、TDCS/CTC回放、供电复视终端、现场综合视频调阅、通信网管终端、工务线桥技术资料对故障进行分析,集中会商。
5.取得的成效
5.1我段峨攀线工电巡养工队一体化作业融合天窗基本能达到32%左右、成昆新线能达到75%左右。
5.2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对人员进行兼职并岗、综合并用,规范工电车间一体化生产作业组织,统筹利用车间生产资源,深入推动工电车间班组融合,深化改革融合后整体劳效提高5.33%。
5.3实施工电一体化后,原电务有效配合率仅为30%,现如今配合率达到了100%,通过高效率的配合使道岔转辙部分问题整治效率大幅提升,将原来15个天窗整治一组道岔优化为6个天窗,大大减少了无效劳动。
5.4严格规范一体化综合防护员准入制度及作业标准,确保防护体系齐全有效,减少防护员数量,提升现场作业劳动效率,每个工电巡养工队单次一体化综合维修及巡检作业可节约4-6名专业防护。
5.5自轮设备利用率大大提升。自轮运转设备使用效率已从建段初期的70趟次/月提高为467趟次/月,尤其作业车使用效率提升显著,从建段初期单一专业使用40余趟次/月,提高为各专业综合使用300趟次/月,使用效率提升7倍多。其中各工电车间利用巡养工队作业车进行一体化施工维修作业运送人员机具材料达月均每车间68趟次,极大程度上保证了部分不通道路交通地段的日常生产作业运输需求。
5.6统筹资源进行特大型施工,充分体现了工电供一体化施工的优势。6 月26 日至7 月2 日我段完成了双河口、乐武1 号隧道线路拨道施工,通过全段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和集团公司其他单位大力协助,施工质量达标、施工安全有序可控,顺利完成了艰巨的施工任务。
5.7升应急处置速度明显提升,过去如果发生红光带、道岔无表示等设备故障,车务系统需要同时通知电务、工务、供电等专业部门,在划清责任后才开始处理设备故障。现在各专业不再区分责任,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及时排除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减少对行车的影响。
6.结束语
目前,西昌工电段推行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只是初步的探索,要真正实现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全段干部职工有决心有信心,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合力共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拓展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综合管理的优势,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设备维修和运输生产任务。
作者简介:武述高(1970.10-)男四川省中江县汉大学初级成都铁路局集体有限公司西昌工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