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炯、范舟永、马霓、杨兰、刘小渊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员工素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提炼思想理念,坚持有电百年精神与海洋地域文化相融合;开办“百年纪念”和“主题文化”等系列活动,以真人真事传递正能量,传播品牌文化;构建蓝色海洋企业文化示范群,全方位展示,助力文化实践;打造可复制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体系,形成落地长效机制,扩大文化影响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成新时代国家电网战略落地“示范窗口”的海岛示范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有电百年;海洋文化;融合;传播;实践;落地
一、研究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经济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的总和,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诞生而产生的一种与其物质基础相适应、与地域环境相匹配的微观上层建筑,是一种能増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无形因素。自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舟山有电百年,一路艰辛,创下了辉煌历史。然而如何在新时代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上,与时俱进,以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造福一方人民?企业文化建设是关键。因此如何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舟山电力有电百年的精神沉淀、特色的海洋地域文化进行有效地融合、传播、实践、落地,特别是让一线单位和员工能够深刻理解进而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成为了新时代下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将文化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自身的行为准则,而这一过程最终是要由员工自主完成的,因此员工自主参与的积极程度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过往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只集中于单一文化单项式的宣导与传播,看重的是有没有把信息传递出去,对于员工主动参与及文化融合落地考虑较少。所以如何改变企业文化传播、落地途径,就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更高成效的重中之重。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以“有电百年精神和海洋地域文化”融合为基准,以“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为渠道,以“蓝色海洋企业文化示范群”创建为载体,以“企业文化标杆体系”打造为模板,积极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地域化传播落地新路径,激发基层单位和全体员工的自主参与性,实现企业文化走深踩实落准、入脑入心入行。
二、实践与探索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遵循“精提炼、细部署、严落实、重保障”的思路,围绕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以思想引领固本培元,以活动宣传提升形象,以示范打造促进实践,以体系构建巩固根基,探索出“一心双动,两地两系”的实施路径,不折不扣地将企业文化融合、传播、实践、落地,实现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客体合一”的身份转变,提高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的渗透力。
1、一“心”引领,促进文化融合
百年有电聚合力,励精图治蕴光华。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汲取舟山有电百年企业精髓,深耕“伴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而行、乘风破浪”的海洋文化底蕴,融合创新提炼出了“包容、团结、拼搏、匠心”的企业文化之“心”,生动诠释了海岛电力人“海纳百川”的包容意识、“同舟共济”的团结意识、“乘风破浪”的拼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企业打造色调鲜明、符合实际、形象独特的“叫得响、推得开,记得住”的文化理念,引领广大员工愿意自觉参与文化建设活动。
包容,是舟电人的精神遵循。“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包容是一种如同大海般厚德载物的广大和宽容,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所必需的丰厚道德滋养。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平等待人,凡事摘下有色眼镜,建立透明公正的干事氛围;包容,是树立宏观视野,努力把公司打造成新时代国家电网战略落地“示范窗口”的海岛示范,需要把视线拉长,对各项业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均等有清醒认识,抢抓发展机遇,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以“有容乃大”的姿态坚毅前行。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执着追求,做到人到位、心在岗,凡事实事求是,凡事虚心请教,学会用辩证眼光去看待思维,用包容心来对待异质思维,发挥每位员工所长,达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形成人与人之间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的“同频共振”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团结,是舟电人的价值内核。“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团结,意味着意味着同舟共济,彰显出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爱企之志,传递出扛稳责任、协同共进的光明深情。领导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秉持一层对一层负责的工作思路,坚决杜绝出现领导与领导会面时针尖对麦芒的局面;部门之间加强无缝协同,以“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合力用在正方向,为舟山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打造“海岛风景线”作出新贡献。全公司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理顺责任体系,畅通业务协同,坦诚相待,确保业务链、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高效运转,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
拼搏,是舟电人的行动魄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拼搏,是一种乘风破浪、无畏前行的勇气,是一种创新进取、止于至善的风采。要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电力需求而拼搏,为保障海岛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而拼搏,为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拼搏。全体干部员工保持阳光心态,抢抓发展机遇,以心怀当仁不让的豪气、攻坚克难的勇气,行动迅速,落地有声,不断超越过去、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向着世界一流水平持续奋进。
匠心,是舟电人的品质追求。“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匠心,是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对百年优良传统的继承。以客户为中心,专业专注,匠心服务;以技术为关键,持续改善,以匠心致创新。全体人员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实一点、更细一点、更准一点,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时时有反省,守好安全“生命线”,护好服务“品牌碑”,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争做能源革命践行者。
2、双“动”齐开,推进文化传播
开办百年纪念活动,回顾舟山电力百年来发展历程,讴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挖掘先进感人事迹,以真人真事体验文化力量,传播百年奋斗精神,提振士气。通过“讲百年故事,展百年历史,庆百年辉煌”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多形式、多角度鼓励人人参与。一是举办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庆祝活动。如百年印记——舟山有电10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电力人物评选。挖掘百年来,为舟山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电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弘扬开拓创新、不懈奋斗精神,赞颂他们为今日舟山电力的伟大成就做出的贡献。百年故事——我与电力共发展征文比赛。以回顾百年来舟山与电力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征集百年来“我与电力共发展”的奋斗故事和电力带给人民生活改变的所思所感,通过不同的视角、真实的故事,来讲述百年电力发展对舟山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发展的巨大影响。百年活力——庆祝舟山有电100周年职工文体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歌友会、书友会、手工制作、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来抒发电力人对有电百年的欢愉之情,抒发对电力事业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的自豪和骄傲。二是举行“光舞百年 世纪追梦”舟山有电100周年电力发展史成就展。
电力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舟山电力,见证了历史,面向着未来,是舟山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搜集老物件,打造舟山百年电力发展史展厅,按照年代描述1920年到2020年舟山历史上重大工程、项目、人物、事件等。用文字追溯过往,用旧照追忆芳华,用物件唤醒舟山光明百年的历史记忆。三是开办“光舞百年 世纪追梦”舟山有电100周年纪念大会。通过文艺表演、人物访谈、表彰最美等活动形式,体现在电力建设过程中电力人的奋斗和拼搏精神,体现电力在舟山发展过程中对百姓生活、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体现百年发展过程中电力人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取得突破性成就,赞颂百年来舟山发展从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成就辉煌。
开展主题文化活动,通过多媒体平台全方位展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企业落地的“舟山海岛示范窗口”。一是提高精准传播文化质效。以“深海?深蓝?深情”战略为引领,开拓海洋电力文化报道新领域,挖掘独有的海洋电力文化题材,以独特视角做深海洋电力文化宣传活动。策划“500KV联网工程”、“东极岛脱孤”等30余项重大主题传播,多次登上央视联播、人民日报头版,开展大型央视直播超过20余次,策划内参得到舟山市委书记批示肯定。以舟山电力人“乘风破浪”的拼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主体内容的《东极岛日记》、《微笑》等多部企业文化影视作品获全国“京能杯”影视大赛一、二等奖,“全国电力奥斯卡”6项一等奖,“中电传媒杯”3项一等奖,国网“英大传媒”3项一等奖。公司文化节目《向海而行》、《唱脸谱》等获评“国网公司职工优秀文学作品”、浙江省职工排舞大赛金奖。《蛟龙入海》荣获2020年舟山市“小城故事多”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二是践行社会责任担当。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全面深化社会责任管理和企业形象维护。以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企业发展、融入员工行为、融入海洋经济发展主流。开展“点亮黑楼道”义务改造舟山老旧小区楼道照明线路和“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公益活动,获评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标杆企业、省电力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示范单位。
3、两“地”共建,推动文化实践
建设蓝色海洋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助力文化实施。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从“地方电力服务特质”和“地域文化特性”两个企业文化地域化传播的基本影响要素入手,对海岛电力服务的业务特点以及舟山海洋地域文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地域化传播新路径。以“包容、团结、拼搏、匠心”的企业文化精神为根基,找准自身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方向与发力点,创建16家不同主题特色,不同海岛地域文化风情的基层企业文化示范点,将文化建设的无形力量转化为队伍建设和推动工作的有形引领,增强一线站所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创造力,推动企业文化进基层、进专业、进管理。
构建三层四类企业文化展厅阵地,营造文化氛围。公司层面,本部“卓越文化”综合展厅与楼道文化墙,全面展示公司创新成果、优质服务项目、内部特色管理、职工文体活动等内容,被评为舟山市企业文化俱乐部。基层单位层面,作为省电力协会和中国机电工程学会电力科普教育基地、浙江大学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海洋输电技术中心科技展厅、具备世界最先进直流输电技术的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展示厅、380米世界第一输电高塔展厅等,每年接待来自各地的领导外宾、专家学者、实践学生等参观学习,有效对外展示公司形象与企业文化。供电所层面,打造“金舟致远”、“海岛家园”、“灯塔在心”、“逐梦浪尖”等特色企业文化品牌,共同组成了内核统一、个性鲜明的“蓝色海洋企业文化群”,提升了企业文化地域化传播的整体性,激发其内在的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企业文化传播的转化率和落地性。
目前,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目前已成功创建省公司级企业文化示范点6个,市公司级企业文化示范点11个。
4、两“系”同创,促成文化落地
创建“达知、达心、达行”的“三达”方法体系,从文化传播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行动体验三个过程设计系列文化活动,激发一线单位和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弘扬百年精神,培养大海情怀。举办道德讲堂、文化微课堂、“向阳人生”文化沙龙,使员工在理性层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理念,满足职工精神文化追求。创建“海天书香”职工书屋,举办各类读书会60余次;建设职工“快乐驿站”39个,实现基层全覆盖。建设青年活力园实体阵地,打造青年成长乐园;深化“三十八度大讲堂暨舟电女工周末第二课堂”,做精做优“军嫂之家”,全方位打造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海岛样板,在情感层面触动员工使其认同。开展红船党员服务队各类优质服务活动,使员工在行动层面进行实践、体验,诠释和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创立“信源整定(Clear up)、半径校准(Calibrate)、信道选配 (Choice)、势能营造(Create)、效果检视(Check)”的“五C”管控体系,加强文化建设可控性。成立以公司党政领导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前,先进行信源整定,确立好建设的人员主体、思想内容、实践规划等;然后半径校准,确定落地覆盖的对象范围;最后信息选配,确定传播渠道。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领导重视、党员带头,营造势能,引发周边的效仿效应。建设落地后,组织人员采取客观考核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效果检视。以此形成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文化传播到位,落到实处。
三、建设成效
1、融合创新,文化品牌更响亮
供电公司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是互融共进的,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根据地域化的特色,结合企业自身百年积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探索,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层面上更进一步促动了企业与地域的协同,并且进一步细化到一线单位与所服务区域的调合。同时将文化自觉融入到企业战略中,积极在清洁能源示范、综合能效提升、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等工作中主动发力,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目标和省公司工作部署在舟山的高质量落地,有力提升了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在舟山市的品牌知名度。
2、活动宣传,企业形象得推广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总书记近期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百年纪念”活动为载体,对内传播蓝色海洋企业文化内涵,弘扬百年优秀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了员工对企业品牌的自豪感。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争当人们美好生活服务者,以多媒体平台为渠道,对外宣传企业形象,发扬舟电人优良作风,优化服务质量,提高了企业美誉度。
3、特色打造,示范引领见落地
各个示范点在统一的文化理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从各自的业务元素和所服务的区域文化元素出发,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和要求,并对其进行分析、凝炼、加工、再输出,以此提炼出了自己的特色创建主题,并落实到企业文化创建中。以这样一种可见可感可操作的形式,把文化理念内化这样一种无形的、难以把握的文化传播过程转化为了可输出的过程,同时在保持文化精神内核统一、基本模式统一的基础上,又充分的发挥出了一线单位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凸显了特色和个性,让一线单位和员工既是文化传播的客体,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和落地。
4、体系创立,建设规模成效应
在企业文化创建和示范点打造过程中,从文化理念、主题体系、传播方法、落地过程管控等,都设计出了相应的框架、体系和路径,为示范单位提供可靠的文化建设指南,解决一线单位文化传播落地缺乏方法指导而不知如何开展的窘境,同时更是将各个示范点建设统一到一致性的框架内,形成了“规模效应”,既节省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中出现的内耗,又扩大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黄炯,男,汉,浙江舟山,高级政工师,研究生,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党建,企业管理,浙江舟山,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