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革
国网邢台供电公司,河北 邢台 054001
摘要:电力资源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各行各业的生产制造离不开权力的支撑。因此,电力企业应从电力系统大局出发进行科学维护,保证线路的稳定性,使其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
关键词:继电保护;不稳定因素分析;防范措施;研究
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各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必须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继电保护能及时报警,减少故障的影响,对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际情况看,继电保护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故障原因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随着我国电网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靠性要求。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及时报警和处理,尽量减少故障的影响。二是对快速性的要求。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应在第一时间处理故障,因为时间越长,电力系统故障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及时处理故障非常重要。三是灵敏度要求。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快速、灵敏地检测出故障位置,避免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第四,选择性。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不能误动作。只有将这些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不稳定因素分析
在发生设备故障的电力系统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从而确定如何判断电力系统中发生了异常元件,并选择向特定的故障元件发出指令,切断电路。当系统或设备的某些部分被迫停止工作时,操作人员可根据系统提示在一定时间内排除故障,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软件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变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阶段,为了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这是电力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这种现象使得相关的程序设计有效地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中,从而指导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然而,在继电保护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出现编程和编码错误,就会导致继电保护动作的不稳定。设备应具有保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在我国继电保护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输入不合理结构设计和编码错误,这些因素是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
(2) 硬件因素。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断路器、绝缘装置等各种类型。如果继电保护系统的数据模块发生故障,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和数据的偏差将导致相关指示。继电保护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拒动和误动,导致继电保护动作不稳定。当二次回路绝缘装置出现老化现象时,会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电阻,从而使继电保护装置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是关键部件之一。一旦元件腐蚀老化,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如果通信设备结构异常,将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
(3)人为因素。现场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和程序进行连接,或者接线方法不正确,导致错误。据有关统计,这种情况在过去的电力工作中有发生的趋势, 人为因素引起的失败比例达到总数的40%。
3、继电保护防治对策
3.1 使用正确检查方法
正确的继电保护故障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分析故障原因,正确认识继电保护损坏程度,制定合理的对策。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通常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逆序检查法:在检查继电保护故障过程中,经核对微机记录、故障录波记录及各种相关数据后,如不能及时发现继电保护失稳的原因,应及时采用逆序检查法,并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反向检查故障原因,直到找到故障原因为止。
二是顺序检查法:这种顺序检查法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调试检测技术,对整个保护装置的绝缘性能进行无外部故障检查,然后对其电源进行测试,对保护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微机保护系统故障和逻辑故障。一般顺序检查步骤为: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试验、保护装置性能检查等。
第三,整组实验检测方法:采用这种检测方法的目的是检测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和逻辑。这种检测方法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保护装置失稳的原因。如果整组实验检查后仍然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可以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直到找到故障为止。
3.2 提高继电保护运行
高频保护:当装置直流电源消失,常规通道试验结果参数不合格,或装置信号发出且无法接收时,可及时采取高频保护。(2) 母线差动保护:当直流差动电压消失,母线差动交流断线时,可采用母线差动保护;当母线差动电流不平衡时,也可采用母线差动保护。(3) 微机保护:当系统四个保护灯中的任何一个亮时,可以退出保护;如果两个CPU发生故障,则可以退出保护。报警插件信号灯、电源指示灯熄灭时,退出压板;呼吸灯、总警示灯亮,打印CPUxer信号,CPU正常退出巡检开关;信号不能复位时,出口压力应进行保护,并断开巡逻处理。(4) 距离保护:当三相电源回路断开或PT不运行时,应及时进行距离保护;当负载电流高于额定电流、磁电流异常时,也应进行距离保护。(5) 气体保护:变压器运行中滤油、充油、换硅时应进行气体保护;吸湿器清洗、呼吸系统排气阀打开、潜水泵检修等应及时进行气体保护,或通过放油维修散热器。
3.3明确故障信息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工作者可以及时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故障问题。但对于一些困难复杂的突发性问题,电力维护人员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电力继电保护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3.3.1处理人为因素引起的继电保护失稳。对于电力运行中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继电保护失稳,事故发生后,技术人员应首先检查现场断路器,看信号灯跳闸后处于何种指示状态,然后根据信号灯的指示做出正确判断;故障原因是否仍然存在未发现时,技术人员应明确判断是人为故障,或设备故障,并及时记录整个检查过程及相关要素。
3.3.2在处理电力继电保护不稳定故障的过程中,为保证故障信息能全面、完整地记录,技术人员需要借助微机技术积极协助操作,以便在故障发生时,故障录播图、配合及故障照明设置等可作为分析故障原因的参考指标,及时得出对策。此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和故障处理将涉及多个工作模块。例如,变电站采集信息时,会干扰故障录播装置的运行。主站采集所有故障信息后,值班员向调度员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跳闸时间、自动切换动作、故障录播形式等,调度员可根据多个关键信息判断故障类型,从而提出有效措施。
4、结束语
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工作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逐层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效果,保证操作的准确度,完善工作的可靠性,避免线路之间进行互相干扰,促进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郑建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处理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5):56-57.
[2]李傲,方三平,李志鹏,贾瑞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8):205.
[3]付美玲,李红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处理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