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展1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延安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空间,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单元规划,搭建土地整治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土地整治,将土地整治单元规划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塑造成为有生态、有价值、有活力的新型复合功能产品。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水稻;乡村振兴;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naly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lan of Rural Land
LI Pengzhan1
(1.Yanan Branch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 Ltd. , Xi’an 710075, China)
Abstract: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can not only promote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intensive land conserv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vide development space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reas, and boost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unit planning, build a land improvement platform, encourage all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land improvement, and combine land improvement unit planning with land improvement, and shape it into a new type of ecological, valuable and dynamic composite functional product.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land improvement; Rice;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简介:李鹏展(1991年生),男,河南省平顶山市,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研究,E-mail:15829581150@163.com。
0 引言
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得到了国际上的充分认可。该工程充分证明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空间,助推乡村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典范。从现实来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同一空间上,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完全解决综合问题。需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进行整治。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1-5]。
在大的背景与现实需要的推动下,近年来,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探索推动土地整治与多种要素的综合跨界融合,以“多目标定位、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入”为特点的土地综合整治逐步形成,其中浙江、湖北省政府还先后在全省部署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浙江、上海、四川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侧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在江西、湖北、河南等中部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侧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重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空心村整治问题,促进中部崛起;在西部贫困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侧重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能够较好解决耕地保护、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用地等问题。各地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探索了不同模式,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6-8]。
地处浙江中部的武义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也是浙江下山脱贫的发源地。近年来,武义以异地搬迁为突破口,将土地整治与下山脱贫、地灾隐患点“三年清零”、美丽乡村建设、民宿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整治等有机整合,积极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宜耕土地开发、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低效用地再开发、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等各项工程,分期分批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实施综合整治。己有425个自然村、51106人实现异地搬迁。“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14.67万亩,垦造耕地7530亩,向外有偿调剂新增耕地1.11万亩。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格局初具雏形。
本文将以富县直罗镇为例,依托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借力前期土地整治成果,将直罗镇及其7个水稻主产村(安家川村、南家湾村、贺家坪村、马家湾村、胡家坡村、直罗村和宽坪村)全部纳入规划,打造以万亩观光稻田为承载主体的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田园和康健养生小镇的省级示范区。
1 研究区概况
富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全县现有人口53873户158508人,其中城区人口约5万人。富县直罗镇是延安市土地整治首批示范点之一,位于延安市旅游发展主轴上,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并在2019年被授予“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项目区核心区位于葫芦河和小河子川交汇处,子午岭山脉腹地,为“直罗贡米”原产地,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有1400多年的水稻种植生产历史,土地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2 方案规划
本研究选取直罗镇及其7个水稻主产村(安家川村、南家湾村、贺家坪村、马家湾村、胡家坡村、直罗村和宽坪村)作为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单元,由试点区内绵延约13千米葫芦河将一镇七村串联在一起,达到集中连片的整体效应。单元内规划面积约15000亩,其中水田约5000亩,涵盖农田公园、康健养生和文化古镇三大板块。
通过单元规划,搭建土地整治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土地整治,将土地整治单元规划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塑造成为有生态、有价值、有活力的新型复合功能产品。
2.1农田公园板块规划
该板块将以水田公园项目的形式落地。由南向北奔流不息的小河子川,一衣带水,养育着直罗村和胡家坡村,于两村村口汇入葫芦河,这片区域是布设水田公园项目的不二之选,紧靠青兰高速出入口,也是整个单元的核心地带。水田公园项目形式包括规划设置水田体验区、水田建设区、水田观光区、文化、村落保留改建点、生态果林建设带、农庄动物园等,规划面积约2500亩,其中水田约1300亩。
在水田建设区,将现状分散的农田连接成片,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农田生产体系,实现规模生产及产能升级,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观及收获不同的农作物,打造色彩农庄,打造直罗品牌农业。在水田观光体验区,引导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转型,建设功能“多元”的体验农场,使活动场地与农业生产互相协调,重点打造稻田画景观区、藕塘、菊花园、稻草人展示区、等吸引游客眼球的景点,建设儿童迷宫、水田捉鱼、泥坑沐浴等旅游项目,引入泥地跑、水上足球、田野足球、农田跑等体育活动,融合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形成更好的农庄田园体验。在文化、村落保留改建点,统一规划集聚安置房,做好配套基础设施,优先满足当地村民居住,并重点打造直罗窑洞建筑群,让游客感受陕北民居独特魅力。在农庄动物园,养殖鸡、鸭、奶牛、羊、羊驼等动物,发展教育农场,开展小朋友挤奶、喂养羊驼等项目,使养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适当配套商业及游乐服务区、休闲度假区、观景台等旅游休闲配套设施。
2.2康健养生板块规划
该板块将以庭院式康健养生村落的形式落地。将人的健康与乡村复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便利,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等资源优势,将安家川村、南家湾村、贺家坪村、马家湾村和宽坪村改造成五大庭院式康健养生村落,重新规划村落间生态廊道,以点带面,沿葫芦河打造一镇七村“稻田、荷塘、垂钓观光休憩环线”。庭院式康健养生村落项目形式包括规划设置庭院式居住区、定制农场、定制养殖、定制耕种、定制果树区、环线游憩区等,规划面积约11500亩,其中水田约3500亩。
在庭院式居住区,通过改造原有的宅基地,设计庭院式房屋,让建筑、养殖基地、耕地形成完整的整体。规划当地居民和外来居住养老群体形成社区共居式结构,形成融入当地的乡村式养老基地。乡村居民与外来养老群体形成共同生活的新乡村邻里方式,养老群体就是“新村民”,发展成为生活精神文化共同联系的“养老村”模式。定制农场中,种养结合,形成以种植大米和养殖生猪、家禽相结合的庭院式农场基地,改建乡村住宿为“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有机栽培、循环利用”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产生的粪便建立统一的收集渠道,通过添加生物菌发酵处理制作有机肥,当作肥料重新还田,以增肥地力改善土壤,实现农业生产自身良性循环,对现代生态农业产生示范效应。对于定制养殖,可在庭院式居住区规划养殖区域,家禽的养殖可选择散养,康健基地的居民可选择认领饲养,既培养养殖的乐趣,构成鸡犬相闻的景象,也体现乡村回归,人与动物和谐相容的景象。另外,为保障项目区生物多样性,可由基地工作人员集中养殖,养殖方式以果林式散养为主,保证食物供给的观赏性和生态性。对于定制耕种,可将耕地划定为大小不同便于统一管理的地块,所有康健村落居住的人可按需认领,可以选择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时节亲自耕种和打理定制的“自留地”,并品尝收获的喜悦。基地配备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农业工人提供帮助。定制果树区将集中培植桃、梨、梅等,果树区可和家禽混养,居民可在定制果园区选择果树进行培育或认领,推出亲情树、爱情树、友情树等品牌,设立微信公众号,由基地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在环线游憩区,着力自然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亲水休闲功能叠合,建设两岸亲水景观绿带及步行长廊,改善田园乡镇生态品质,构建具有较好自我维持及稳定的生命走廊。开发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慢行交通系统,如生态跑道、音乐跑道、夜光跑道等,为举办“国际马拉松”这样的赛事交流活动创造条件,使生命走廊更具有文化魅力和持续吸引力。
2.3文化古镇板块规划
该板块将以互动式滨河生态主题公园的形式落地。打通直罗镇中心与直罗村的生态廊道,以葫芦河为轴线,建设集游客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主题公园项目形式包括规划设置直罗水街、地域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等,规划面积约1000亩,其中水田约200亩。
在直罗水街,以20世纪下半叶陕北农村为背景,打造古朴农家小院式样的商业群落。整个建筑为陈旧风格,屋顶是金黄的茅草铺成的,墙是黄泥青砖砌成的,门窗是木制的,由商铺提供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直罗特产、工艺品等,满足着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此外还引入戏楼,集中展示秦腔、陕北民歌等民俗文化,并配套餐饮、茶肆等,充分展现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样农家小院里,吃一份拌着野菜的凉皮,或是玉米面做的窝窝,就能勾起儿时农村老家的回忆。在地域文化展示区,重点打造直罗贡米科技馆、西川民俗馆、村史展馆、田园书屋等。促进文化沉淀,农业旅游产业是为乡村复兴“塑形”,乡村文化则是为乡村复兴“塑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有许多可以挖掘,如秦直道、直罗镇战役、窑洞建筑、陕北民歌等,在乡村旅游设置中可做成艺术品进行展览或销售,在村景打造中融入文化建设,使乡村更加富有底蕴和韵味。
3 发展前景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构建优美的农田公园环境,再配备完善的设施条件,让乡村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能更好的优化乡镇国土空间格局和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空间集聚能力,统筹全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注入区域发展新业态和新动能,增加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生态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目标。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为当地提供至少约500个就业岗位,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益达1亿元,为直罗镇带来间接收入约0.4亿元。旅游业拉动相关行业达50余个,对当地住宿业、客运、文化娱乐产业、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较大。
参考文献
[1] 刘世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J].中国土地,2020(02):53-54.
[2] 郑保胜.创新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0(05):39-41.
[3] 唐洪涛.新常态环境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问题与化解方案[J].中外企业家,2019(17):152.
[4] 李立雪.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32):115-116+119.
[5] 张丽,张磊.浅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20(05):47-48.
[6] 石运焕.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逻辑体系框架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03):129+132.
[7] 周远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土地,2020(01):4-7.
[8] 焦思颖.实施全域整治 赋能乡村振兴——《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解读[J].资源导刊,20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