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析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修福
[导读] 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刘修福
        山东平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山东 273300
        摘要: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要想破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就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探索,充分地挖掘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使农业农村经济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且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就要采取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小。再加上我国各地区的地势地质各有不同,尤其是南方地区,地势崎岖,适合种植的土地被分割得十分破碎,很多地方不适合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另外,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依然是家庭手工生产,不了解科学生产技术,这一现状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能充分相适应。
        1.2管理理念陈旧
        由于部分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理念中依然有自然经济的成分,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最终造成农业经济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自然经济形式在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了数千年的时间,即便是近年来各地农村的土地流转承包和机械化生产改变了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的生产理念依然存在于某些落后地区,这不仅是这部分落后农村地区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难题。
        1.3资源浪费情况依旧普遍
        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资源指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这两项,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对这部分生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处理即是资源浪费。由于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者科学农业生产知识的缺乏和操作技术设备的陈旧,常常由于耕种技术和作物处理技术的不完善而导致土地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使得相应部分区域的种植产业逐渐向着非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运动,这与我国近年来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过度施肥、耕层变浅、焚烧秸秆等事件在部分农村区域屡禁不绝,这不仅仅是农业资源浪费情况的具体表现,还严重威胁着农产品和农村区域的安全性,极易造成火灾和农产品农药含量超标等恶性事件,这是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说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问题。
2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集约产业链条型农业经济模式
        建设农业产品的加工处理以及农业产品的保障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是集约型农业经济的基础,在这个链条中,是将每一个不同的过程进行融合,并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发展,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也即是生产、加工等其他环节的发展。整个产业链可以被划分为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将上游产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质运送到下游生产环节,对生产原料进行反复利用,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

例如下游产业种植甜菜,然后上游产业将甜菜进行加工,制作成糖,然后再传送到酒精制造业。这一整条产业链的形成,就是集约化生产的缩影。对于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实施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地区的人力和物力,增强产业的集中性,减少分散度就是减少不必要开支的流出,提升了经济效益。
        2.2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生态农业产业链更加完善
        在当前农业种植和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科学的应用当地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过合理的规划当地农业种植,综合开发农业种植发展技术和新技术,可使当地农业种植农作物种植速率和技术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当地农业种植所需的人力资源也会进一步减少,为农业种植节省成本,促使农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方向发展。在综合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保证农村可流畅的获取相关信息,为农业种植实现产销平衡创造条件,促使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更加完善,如农民可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在网络上销售相关农作物,把农业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利用互联网调查和了解外地销售市场的相关信息,通过这种综合的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方法,以一站式服务的产销模式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结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应该重视对农村经济人才的建设和储备。高质量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能够更好地凸显经济管理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加入大学生村官的行列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吸引高校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优惠的政策,提高其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再次,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检查工作,可以安排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之后结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的手段和目标。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有效地避免人才的流失。
        2.4创新农业农村经济的经营策略
        1.供求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农产品供应已经告别了短缺的历史,所有的农产品在市面上都可以不分季节地进行购买。粮食产量逐年递增,不仅能满足我国当下人民的生活需求,并且也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农业生产经营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经营向买方市场转变。这种良好的农业发展态势,为农民发展名特优鲜产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
        2.经营方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当前的农业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应打破传统的经营框架,应用合作经营、集体经营、网络销售等创新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3.专业分工。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农产品从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销售等环节逐步实现了更加专业的社会分工。农产品变为商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速度与效率,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由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为了让新型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转变,必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新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经济模式与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相比,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转变生产模式是推动农村经济走向可以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朱鹏颐.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5(01):14-19.
[2]李博.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35-636+640.
[3]王丹阳,李景保,叶亚亚,等.湖南省农业经济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的动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39(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