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绿色校园设计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宇
[导读] 校园是国家培育人才的摇篮,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对象。
        王宇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摘要:校园是国家培育人才的摇篮,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对象。规划建设绿色校园,完善低碳生态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对于绿色校园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划建设绿色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要合理设计布局校内的各项建筑、设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校园所处地区的具体情况,优化校园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绿色校园设计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中小学;绿色校园设计实践
引言
        绿色校园的建设任重道远,而绿色校园的设计规划更是绿色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在校园中的普及应用,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快转变发展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校园建设规划原则,完善建设规划,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水资源利用技术,实现校园的低碳、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在校园应用推广。
1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与导则
        中国绿色校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考核体制和绿色校园导则指引体系,并在校园能源监管体系和绿色理念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国内校园建设,尽管已提出绿色校园理念,但在系统性理论和示范性项目中有待深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绿色校园标准和导则,对后续绿色校园建设提出五点建议。①以紧凑化、公交化和共享化为核心的绿色校园规划:改变现有标准通过控制场地开发强度、提升校园绿地率来创建“绿色”校园;采取不同交通方式的系统化组织,倡导以公交化、设施共享化和步行化等策略;对校园内体育专用设施可定时向社会开放。②系统化的绿色校园能源体系:建立以智能化能源监管体系为基础,监测校园的水资源利用、废弃物管理,以及包括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系统化平台。③目标和计划并行的绿色校园实施策略:强调总体目标和阶段性方案并行,分区块和分步骤实施绿色校园建设。④独立的绿色校园管理机构:拥有独立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指导,强化市场导向。⑤以绿色校园实施进度作为高校评估内容:在可持续课程和学位基础上,将绿色校园推进进度纳入高等院校综合排名和评估中,从机制上激励全国高校绿色校园建设进程。
2校园总规划
        转变传统的建筑理念,将绿色发展为建筑原则,要求学校将低碳生态、节能减排的建筑理念深入落实到校园规划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中,这种理念主要表现在校园场地利用、校园绿色照明、节水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校园建筑全装修、综合廊道建设、校园垃圾再利用和校园运行管理等十个标准。该校一直以“绿色、节能、低碳”为发展准则,并制定了相关的低碳、节能的标准,计划校园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100%,校园内所有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3可持续中小学建筑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世纪末可持续建筑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运用到建筑设计与实践中,其观念主要包括:重视设计地段的地域性理解;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合适的技术;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材料;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可持续中小学建筑除了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结合中小学建筑及使用者的特征,满足教育内容的需求,创造适合少儿心理及行为的建筑室内外空间,注重材料的节能环保以维护少儿身体健康,提升建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可持续性,为少儿提供更健康的学习环境。1991年丹麦提出绿色校园概念,随后逐步覆盖至欧洲各国。

绿色校园可概括为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及使用空间,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立的指标体系目的在于将其能源运行的成本比传统校园降低30%~40%。我国对绿色校园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先后编写了《中国绿色学校指南》《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等规范、标准,从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运行管理、教育推广等方面的标准内容,对绿色中小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目前也陆续有一批中小学项目对此展开了实践尝试。
4绿色校园向可持续校园转变的必然趋势
        当人们习惯性地将“全生命周期”、环境代价这样的考虑,从初投资中剔除后,绿色理念或策略的成本常常成为一个困扰决策的难题,客户往往会以需要确保“预算”为托辞,选择更为“便宜”的方案,从而为后期的巨大维护成本和环境代价,留下隐患。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评估——不仅评估初投资,还需要将后续运营成本和环境代价纳入考评,对于自持有型的校园物业而言,显得更为理性而必要。绿色理念的实践不应成为一个有关理念和技术简单罗列的碎片化的行为,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涉及的各个部分应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成功的绿色建筑或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上不应比常规普通的选择昂贵,其初投资应确保和常规做法相差无几,而运营成本大规模降低。
        当然,经常出现的“绿色=昂贵”的误解,问题也许来自传统的成本评价机制。“系统的成本”理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穿越成本壁垒”方法,应成为催生高品质绿色实践活动的关键。目前我国绿色校园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向仍然集中在建筑的绿色生态化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改造方面。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绿色型校园建设远远不是终点,真正可持续发展并引领城区蜕变的校园是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近年来国际对于绿色校园的研究和建设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绿色”导向朝着更为综合化的“可持续”导向发展。国际可持续校园联盟(ISCN)每年都会征集和评选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前突出表现的高等院校,并给予相应的称号,推动全球可持续校园的持续发展。其关注的纬度有:建筑与创新基础设施;校园规划与管理;创新与合作;学生领导力等。2020年大会主题明确指出联盟各高校的目标:提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建设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广义上的绿色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着绿色学校、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直至可持续校园这些不同阶段,各自具有其特点和阶段性目标。无论国内外,绿色校园到可持续校园这一目标的跨越则是必然趋势。
结束语
        从普通校园、绿色学校、节约型校园到绿色校园直至可持续校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设可持续校园建筑仅仅只是转向可持续校园的第一步,真正实现可持续校园还需要更多纬度上的努力:例如可持续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系统性规划和管理、培养可持续学生领导力等等,这些方方面面最终相辅相成,以可持续校园建筑和基础设施为物质环境载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发挥大学校园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和驱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扬.关于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9(16):64-65.
[2]刘点点.基于校园行为的高校校园环境设计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7):61-62.
[3]汪滋淞,杨雪.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校园屋顶绿化设计及案例研究——以中小学、大学屋顶花园建设实践为例[J].建设科技,2019(14):31-36.
[4]王逍.中、小学校园生态型景观工程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5]辛星.基于主观感受的既有高校校园绿色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