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雄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建设产业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李雄
        身份证号码   6127321977041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建设产业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混凝土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原料。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减少潜在安全风险的发生,确保混凝土强度,正确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非常重要。但是,现在混凝土铺设施工上的问题很多,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性和施工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合理调查混凝土注入技术的正确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运用分析
引言
        现如今,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其浇筑技术的实践应用也已经成为了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面对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环境,施工单位需要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分析研究,以确保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日常施工中,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并明确技术要点,使其浇筑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在细化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方面的研究内容过程中,需要对其技术特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会涉及到砂、石子及外加剂等,会因水量不足而造成干燥收缩现象出现,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裂缝问题;(2)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中也会因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其热胀冷缩特性更加突出,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其应用过程中的结构性能;(3)混凝土自身具有隔热、抗压及耐用等特点。同时,浇筑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施工应用方面也包括了技术内涵丰富、作用效果显著的特点,需要施工单位及人员重视相应施工工序的科学使用,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有效性,进而达到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利用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2实际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2.1全面分层浇筑技术
        这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浇筑技术。待第一层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灌注浇筑操作。此时最先浇筑的水泥还未凝固,所以继续浇筑不会影响到整体质量。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想要使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则必须要按照先短边后长边的顺序来进行浇筑,主要是为了让混凝土可以在后期凝固过程中形成水平方向的施工缝,提高整体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这一技术被应用到了面积适中且厚度较大的浇筑作业中,需要对其做好区分。
        2.2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浇筑是指先将一整个混凝土结构分为若干个分段,然后再对每一分段进行分层浇筑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面积大、长度短、浇筑强度较大、施工强度较大的建筑。单位时间内需要的混凝土较少,在进行浇筑时,通常从底部开始浇筑2m-3m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浇筑,同样是自下而上,逐层浇筑。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浇筑面积与厚度适中的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
        2.3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运用
        对于长度较长、厚度较厚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需要施工单位及人员重视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的引入及应用。在此期间,需要做到:(1)将预先准备好的混凝土自然的从顶端倾泻下去,在适宜的斜面坡度作用下,为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高、结构性能优化等提供技术保障;(2)从斜面底部入手,逐渐向上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进而提升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水平。


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运用分析
        3.1混凝土搅拌环节
        在混凝土搅拌环节中需要格外关注搅拌材料的比例,例如在雨天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含水率进行测量,以免出现误差。在搅拌机正式开机之后要先让设备在空车的状态下运行一段时间,待设备稳定作业之后再正式开始搅拌作业。此外,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着重关注搅拌材料的添加顺序,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添加适量的外加剂,这样会让混凝土搅拌的更加均匀。
        3.3混凝土振动压实运用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时,需要重视振动压实施工环节,尽可能地提高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压实设备。对于压实区域较大、深度相对较深的区域,要采用表面振动器来进行合理压实,旨在通过设备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构件。因此在实际的混凝土振动压实施工作业中,则要结合机械压实和人工压实两种技术方法,同时在开展人工压实之前,必须确保混凝土的水泥配比科学合理,充分满足工程填充和压实的工作需求,确保后续施工作业的合理开展。
        3.3梁板浇筑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建筑梁板会有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为了保证浇筑效果,在进行梁板浇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梁板,之后再根据梁板设计混凝土浇筑的方案。对于肋型楼板要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分布进行分层浇筑,快要浇筑到楼板的位置时,再对楼板继续进行下一层的浇筑。除此之外,要注意梁板的厚度要小于实际铺设的高度值,这样才能保证压实的方向和浇筑的方向一致。工作人员在开展振捣施工时还要积极移动相关的标志物,将混凝土板的实际厚度维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进行压实操作时,通过控制振动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对压实进行调控,从而确保良好的压实效果。压实工作完成之后,应采取尺刮的方法对表面进行平滑化处理,使浇筑后的平面呈现出一种平滑的状态,提高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
        3.4剪力墙浇筑运用
        在建筑工程的剪力墙施工中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注意几点:(1)保障在指定施工区域内,对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保持缓慢且均匀,保障浇筑的厚度大于等于5cm,以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混凝土模板。通常情况下,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都需要在该种模板的基础上进行浇筑。而且在运用浇筑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针对浇筑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要在相应位置上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保障整体浇筑质量。(2)在对剪力墙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必须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尽量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随意停止的情况。(3)对接口位置进行振动压实则要保障振动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夯实度,实现剪力墙接口位置的合理连接。(4)明确洞口位置和孔洞位置的高度,所以在对剪力墙开展施工时应保障内外墙施工同步进行和完成,从而能够实现剪力墙的支护效果最佳,满足施工强度标准[2]。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稳定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可以让后续的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目前浇筑作业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整个施工的效率和建筑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非常重要。只有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都准确合理,才能终达到理想的浇筑效果,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江斌.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6):36+79.
[2]胡灿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建材,2018,44(12):134-135.
[3]刘北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07.
[4]安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31-32.
[5]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