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霞 赵春来
河南正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某些零件设计精确,如果某部分的设计和制造没有配合得很好,就会在设备可靠性上突显出来,很容易引发一些意外。基于此,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
引言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电气制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如果控制设备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产生各类安全隐患,影响企业效益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提升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1重要性分析
1.1维持系统高效运行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生产领域中的投入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如果系统可靠性不足,故障率高,会导致企业生产秩序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生产效率。很明显,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核心目的是让系统长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进而满足企业高效生产的需求,这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
1.2保证生产安全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各领域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很多生产领域的电气化系统的规模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就意味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是设备运行安全,还是用电安全,都与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固定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提高设备可靠性,有助于让系统按照设计标准稳定运行,尤其是设备中的安全管理模块能够保持有效状态,进而保证生产安全。
2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硬件质量问题因素
硬件有很多,都十分精密,其质量和安装决定了硬件的可靠性。现如今,硬件厂商的数量是很庞大的,但是它们的能力差次不齐,即使产品外观基本一致,但是质量却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有一些在质监上没有做好,所以产品必然是劣质的。一些设备厂商为了获利,会去购买这些硬件,而且不会做质检,他们是知道这些都是不满足制造要求的,但却不去做好管控。因为监督有很多地方都触及不到,所以一些违规是不会被看到的,即使只有很少的几处,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故此,我们不可以继续无视,而是要转变,想办法把这些都做好。
2.2运行环境因素
运行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湿度和清洁度会影响到设备,如果环境过于恶劣或有别的污染,会使设备瘫痪而不工作,这是要注意的。电磁是干扰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会使元件中的信号不能被正常传递,设备的一些功能就会无法实现。尽管这种现象似乎并不严重,但长时间会造成设备破坏,最终可能会妨碍运行。电磁波在使用中也会有干扰,而且它其实是在任何地方都有的,所以将其完全屏蔽是不现实的,这极大地影响了设备的可靠性[2]。
2.3误操作因素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投入使用之后,规范化的操作是发挥其功能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其稳定运行状态的关键。但是,部分厂家的设备操作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范方式对设备进行操作,同时也缺乏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导致设备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另外,任何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后,都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保养,一方面对各类故障隐患进行排查,避免故障的发生,或是在故障出现后第一时间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需要对设备相关部委进行保养,如针对部分机械部位添加润滑油,清除杂质灰尘等,以及对易损件进行更换。但是,一些厂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管理维护意识不足,相关人员没有掌握专业的设备维护技能,导致设备长期处于不正常的运行状态,运行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
3提升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3.1认真筛选机械零件及元器件
所有要用到的元件,它的性能对设备来说都是关键的,不可以有一点缺点,否则就是巨大的隐患。因此要做好机械零件及元器件的筛选,不能有一点松懈,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如果做不到,就必然与预期有较大偏差,这不应发生。在质量上,元件要先检测,这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其中不会有漏网之鱼,不可以用抽样的方式,而是要覆盖所有单件。另外,要将温度作为一个主要参照,一般来讲,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都会使用散热好的,当然这是在预算允许下才可以的。就性能来说,固然是越高越好,因为这与效率有关,但也要在性价比上多下功夫,尽量以最少的花费得到最优的成效。同时,可以用一套标准对元件进行分类,并把它们的所有参数都记录下来,这样方便之后的筛查。
3.2做好故障排查
当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投入生产之后,首先要根据设备系统制造商提供的设备各项标桩化运行参数,定期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各方面运行状态符合设计标准。在此基础上,要做好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检测及排查工作。故障检测和排查工作可分为常规检查和针对性检查,其中常规检查应当先从设备主要电路入手,评估电动装置的运行状态,重点检熔断器线路等重要装置。然后,要基于主电路,对与之相关的各个线路点进行检查。而针对性检查是基于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结合日常操作和巡检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如设备异响、振动异常、参数异常等,针对性的对相关位置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故障之后,一方面,要迅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尽快让设备恢复正常运行,降低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联合操作人员、管理维护人员对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新故障状态、维修处理方案进行记录,对频繁发生的故障进行专家会审,查找深层原因,同时在后续管理中进行重点监测和维护[3]。
3.3注意设备的使用环境
使用时,要先确定设备的运行环境没有出现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这方面没有做好,设备就容易被破坏。同时设备在使用的时候,要做好保护,主要是对电磁以及外力等,因为这些干扰无处不在,所以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当然不论要做什么,都要先对设备有所了解,不然一定做不好。要先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确定它会对哪个部分是不利的。在调查清楚后,要找到比较合适的材料,用它来进行保护,这样的话,结构就不会有损伤,这是比较简单的做法,但是切实有用。因此就必须做好对环境的控制,尽可能创造出一个比较适宜设备的外部环境,让其可以在运行时不受阻。还有一点,就是多个设备放在一起时,它们产生的热会相互干扰,容易把一些元件烧坏,所以应配以制冷的装置,或是把它们相互隔开。
3.4加强对设计稳定性的监督
要想设备本身是优质的,同时没有我们所不能接受的缺陷,就要从设计入手,只有做好了设计,才是对设备性测最好的保证。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设备,杜绝盲目地进行设计,要用正规的手段获得所有要用到的数据,将它们作为参照,这样就可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不会有偏差。同时要将设备的运行条件纳入到考虑中,以此来对结构进行设计,使它不会因为无法适应条件而出现性能上的削减,这是当下很常见的情况,所以要引以为戒。
结束语
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企业高效稳定生产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提高它在正常情况下的可靠性。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其可靠性,要从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加强监督管理,同时确保零件的规范使用,并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这些都是要做的。在使用前要进行设备的安全调试,这之后也不能松懈,要注意操作环境中各个参数的调整,同时保证使用时是没有缺陷的。要进行设备的日常养护,发现问题立即处理,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的可靠性,而不是等待意外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道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数码世界,2019(05):275.
[2]刘志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研究[J].居舍,2019(14):151.
[3]吴宝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