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8期   作者:朱艳伟 张朝星
[导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更加符合施工进度要求。
        朱艳伟  张朝星
        河南省良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更加符合施工进度要求。本文针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地分析,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若想实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长足发展,加强防水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十分重要,其不仅关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整体质量,还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莫大关联。所以还需要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技术入手,不断对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当下对于建筑建设的要求。另外针对于相应的建筑建设人才团队,也需要不断培养,了解多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性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一定要给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高度重视,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与手段来进行主体施工,保证其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所谓建筑主体结构指是指建筑地基之上的部分,地基是承受建筑荷载的主要部分,在具体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建筑地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保障地基能够完全承受建筑整体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建筑地基,其二是建筑主体结构,所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和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关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1]。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易出现的问题
        2.1出现施工裂缝
        首先就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之中使用原料的问题。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最为主要的原料就是混凝土。但是不同时期随着环境之中气候条件的不同,比如空气湿度、温度、降雨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在前期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对于各个原料的比例都需要进行细致把控,而且还要考虑到后期的气候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环境因素的骤变。相应的勘测人员以及设计施工人员在前期往往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较为细致地勘察,但是对于突变的天气状况也很难进行预测。第三个方面就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相应施工人员的操作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建筑工程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很多时候需要运用到新型技术。
        2.2混凝土配比不够科学
        混凝土配比之中最为主要的比例就是水灰的比例。总的来说水灰的比例越高,整个混凝土的流动性越高,强度越低,而水灰的比例越低,混凝土的流动性越低,而强度越高。混凝土的配比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佳,而是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之中各个部位对于混凝土的需求进行调控。这个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混凝土自身的流动性和强度,而且还要考虑到整体的耐久性,韧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2]。
        2.3技术质量管理欠缺
        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资金数额巨大,利益部门较为复杂,很多建筑建设所涉及到的利益部门之间可能都会存在谋私的现象。所以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在执行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也会使得相应的一些管理工作名存实亡,并没有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管理作用。并且当下很多企业之中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及时进行反映和解决,这样不仅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信誉和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为后期业主的使用效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防水工程占据重要位置,其不但与施工进度有关,还和施工质量有莫大关系。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对一些薄弱位置进行防水处理,比如房屋的阴阳角,在正式施工前,务必做好附加层。另外,在对建筑底板上的钢筋进行绑扎时,若想避免钢筋碰掉砂浆的保护层,或是刮掉墙内的防水层,施工人员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前,务必布置好临时使用的纤维板,以起到保护防护层的作用,应使用随拆纤维板和随浇混凝土的办法。待外膜完全清理掉以后,则进行外墙防水工作[3]。
        3.2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十分关键。在对钢筋进行正式绑扎以前,有关人员需要依据施工图的设计标准与要求确定恰当的绑扎方法与绑扎材料。并且,若想确保钢筋绑扎的有效性,在对水平构件的钢筋进行绑扎时,施工人员需要铺设木板作为行人通道,待到绑扎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对绑扎情况进行检查,且还要及时验收隐蔽工作,做好有关挂牌。除此之外,针对钢筋绑扎的交叉位置,需要全部使用铁丝绑扎,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网也应全部绑扎,同时要确保钢丝的形式是八角形。另外,在对十分复杂的结构进行绑扎时,有关人员还要一一研究钢筋穿插与就位的顺序,并主动和模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一同分析钢筋绑扎与纸模的正确顺序,防止在日后绑扎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4]。
        3.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若想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选取恰当的混凝土搅拌站十分关键,且要一一明确混凝土强度、添加剂类型以及粗集料粒径等指标。其中,在对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以前,要全面检测预拌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在具体试验中一般应用的是双控标准,通俗地说就是供需方均依据对应的标准来进行取样试验。且在具体施工中,无论是建筑地上工程,还是建筑地下工程,均需要应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手段。与混凝土工程息息相关的内容有以下三点。(1)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若是在底板上平铺混凝土管道,则需要应用边浇筑边拆管的办法进行。且在混凝土具体浇筑中,通常会使用自流斜面分层法,实现一次到顶。其中,每个施工面均需要分前、中、后这三方面振捣混凝土,做到边浇筑边抹平地板。具体的厚度和标高等信息,还要通过应用水准仪展开定点测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且在具体施工中,还要应用小白线对板面标高进行合理控制,起到平等表面的作用。(2)墙体浇筑。在对建筑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通常要从墙体的一侧开始,应用循环浇筑的办法展开。且每次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不能高于1200mm。只有等到前一次的混凝土浇筑停止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浇筑工作。其在终凝混凝土以前,还需拉线抹平混凝土的上端,以保证混凝土的凝聚性。对于附着在模板或是钢筋上的混凝土浆,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将其清理掉。(3)顶板浇筑。和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顺序相同,建筑顶板的混凝土也要从一侧开始进行浇筑。但在顶板混凝土具体浇筑时,还要保证抹平与振捣工作做到位,利用赶浆法来浇筑[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所以我国相应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仍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西方先进经验技术化为己用,为我国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阳.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127.
        [2]黄天春,肖海峰.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1):68-69.
        [3]李兴武.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探究[J].民营科技,2017(03):140.
        [4]杨骏,邹玲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5):24-25.
        [5]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