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
贵州省桐梓县楚米镇元田小学 563200
摘要:深度阅读是指以图书资源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内容解释、思想迁移、情感熏陶等活动,让读者能够切实感知上下文知识,使其形成全面知识体系的阅读模式,是改善学生自主阅读行为,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全新阅读模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要尝试解放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将阅读、思考、表达活动结合起来,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实现深度阅读。本文将从通过形象情境深化体验、通过问题探究完善思考、通过比较阅读深化记忆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实现方式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重点集中在课文理解层面,所以教师会直接讲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篇章布局特点,也会逐字逐句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语言的具体内涵,以便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去掌握课文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看似简单省事的阅读行为并不能很好地优化他们的阅读思维,而且缺乏整合、迁移与表达,并不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那么,为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其能够通过阅读实现长足进步,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积极组织深度阅读教学活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
一、通过形象情境深化体验
情境是建构主义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活动普遍发生在情境之中,可以综合优化学生的情智,更易于全面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要围绕文本内容去创设直观情境,尽量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实现自主阅读,为深度阅读教学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海上日出》一课教学中,为了创设出直观形象的阅读情境,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现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由此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其中,本班大多数学生都未曾亲眼看到过海上日出的美景,但是当他们看到丰富的图画资源时,也不禁产生了向往、喜欢的美好情感,开始表达自己对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表示海上日出是圣洁的、温暖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海上日出是充满生机的、温柔的;有的学生则指出海上日出是令人喜悦的、充满朝气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巴金先生所写的《海上日出》,则可真正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二、通过问题探究完善思考
目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已经被看成是体现学生主体学习行为、发挥教师主导教学作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阅读教学活动之中,也可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要积极组织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文本内容、主题思想,使其在问题驱动下全面展开阅读思考、阅读表达,经历生成文本意义的动态过程,结合个人经历去解释文本内涵,真正实现深度阅读。
就如在《穷人》一课教学中,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笔者就围绕课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与语言表达方式设计了如下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穷人的穷的?课文开端使用了一些环境描写塑造了雷雨交加的夜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文章中多次描写了桑娜的心理活动,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渔夫是怎样看待桑娜的决定的,体现了渔夫所具备的什么品质?等等。接着,本班学生便要以6人小组的方式共同阅读课文,合作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人物形象,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通过比较阅读深化记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版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是以单篇文本阅读教学为中心的,但是要想真正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使其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迁移阅读经验,使其通过对比、综合活动去深化阅读记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则要及时组织比较阅读活动,让内容相近、文体类似的多篇文章组织起来进行对比阅读,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实现深度阅读。
就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记叙文这一文体文本的语言表达特征,且要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深度阅读,了解英雄人物的形象特征,笔者就将本篇课文与《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及时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既可以归纳出记叙文的一般表达方式,也可综合分析出每一篇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与人物形象特征,更易于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阅读记忆。在此基础上,笔者则引导学生制作了思维导图,使用这一图像化思维工具呈现了比较阅读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不仅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还可对学生的一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的深度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分析,切实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全面优化语文课程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美娇,王岩.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3-114.
[2]向博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