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杨春兴
[导读] 高中语文课堂往往以满堂灌为主,缺少活力和情感
        杨春兴
        福建省仙游县山立学校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课堂往往以满堂灌为主,缺少活力和情感。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行背景下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上唤醒学生潜在的情感,努力营造有温度的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方能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  和谐课堂  唤醒自主性    情感体验
        
        新课程下,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高中语文课堂仍出现令人尴尬的境况:教师唱独角戏,语文课堂成了说教式的满堂灌。其后果是教师疲惫、学生厌学,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如何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关键在于营造有温度的语文课堂。温度好比人的血液,有了温暖如春的适宜温度,语文课堂才能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氛围。这里温度的营造包括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学生情感的唤醒。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于教师的头脑里,于是仍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平日里谈笑风生,可一走上讲台就摆出一副严肃的师者的威风来,学生对此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走进教室时,要带着满腔的激情,满怀的热情,灿烂的微笑因为人是容易受暗示的动物。所以语文教师每天都应该带着美好的心情走进课堂。而想要拥有灿烂阳光般的好心情,除了教师本身需要具备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个性修养、渊博的知识素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关键要让学生“亲其师”,学生怎样能够“亲其师”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第二,教师要有放下姿态亲近学生的态度,这里的态度指有爱心、和蔼、幽默风趣等。反之,教师若不能改变在学生中扮演的角色,就无法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也将会是沉闷、毫无生气或者是充满火药味的战场。
        营造和谐语文课堂气氛,先得转换教师的角色,做一个有内心有温度的语文教师。
        二、唤醒学生自主性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绪、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语文是一门具有多样性特质的学科,这就需要语文课堂上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的心灵深处起碰撞,擦亮火花,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温度。
(一)利用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的导课环节若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就能在课前活跃起来。对此,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形式,或创设情景,或讲故事,或朗诵诗词,或使用音乐、图片等感官刺激,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语文课堂不能只考虑学生学习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如是说:“要让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他对课堂的欢喜程度就越大,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学生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越浓,他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这样我们的课堂才高效。”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具体做到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语文教师上课时教学语言尽量多样化,既要有形象化的文学语言,又要有口语化的教学语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起伏变化,如学习诗词、文言文或优美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深情的朗读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古人云:人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新课程理念注重强调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基于对有价值问题的探讨。对此,教师可在备课中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的、有梯度的问题,课堂上通过有效追问或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从而使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教师也可以采用学习小组互问互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乐趣。
        再者,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味文本所传达出来的至真的情感,从而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只有忘我地沉浸于作品之中,学生才能动情与倾情,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朗读。朗读是一种能快速进入角色的有效方式,通过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朗读,“披文以入情”,学生能快速与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优美散文时,就可以采取诵读法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愉悦。通过朗读,更深入走进文本,与作品的人物对话,与编者对话,与自己内心对话,这样才能使文本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作用。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验表明:人只有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与见解,并能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就感,才乐于思考,善于发言,也才有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与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提升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发展提升自己思维。
        总之,拒绝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格情感,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并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有温度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也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周淑霞.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语文教学通讯,2008(3)
2.兰保民.王晓燕.王希明.情与理: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怡情怡智[J]中学语文教学,2011(4)
        3.    张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OL]
        4.    薛胡.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J]语文天地,2011(2)
        5.    悦张.语文教育的温度[J/OL]
        6.    周彬.关注师生关系中的“教学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