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体系下文本解读和语文要素的有机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章志明
[导读] 语文要素是以培育学生语文能力为旨归的语文教学的重点
        章志明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小学分校   浙江省温州市   325600
        摘要:语文要素是以培育学生语文能力为旨归的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旨在让学生习得语文知识、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而作为与人文主题相并列的文本阅读的另一维度主题存在。但相对于与文本密切贴合的人文主题而言,其与文本内容及文本解读的联系似乎更为薄弱。以加强二者联系、促进二者有机融合,进而实现以文本案例促进语文要素理解、以语文要素促进文本解读的目的为目的,部编版教材所设的包括单元导语、文本、课后习题、写作、语文园地等在内的完整单元学习体系则可通过与文本解读过程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助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及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单元体系 文本解读 语文要素 有机融合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和主要任务即是“文本解读”,即让学生得以理解“文本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但在教学内容层面,以“语文知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为定义的“语文要素”却作为必备内容存在,但其却似乎远离了上述“文本解读”的场域。于是,基于二者的兼重性,对二者有机融合方法的探究便成为必然之需。对此,我们知道:“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构成单元“双线(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主题)”体例的其中之一“线”,是单元教学的主题之一,因而其必会出现在单元学习体系的各个模块,并以各样的结合单元文本解读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掌握。因之,“单元体系”则可成为有机融合文本解读和语文要素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具体的融合方式及其论证如下。
         一.依托单元导语及文本解读对文本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文本解读中融进语文要素教学的前提在于对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明确,即需首先明晰在此“语文要素”维度上要“教什么”,而为之后的正式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一)解读导语,了解单元语文要素的递升要求
        在单元体系下,文本是从属于单元的,因此,对文本语文要素教学目标进行确定的首先依据便是在“单元导语”模块所呈的单元语文要素主题。如,包括《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此三篇文本在内的单元之单元导语在单元首页对单元语文要素主题即确立为: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以更有效、清晰地指引之后的教学开展为目的,我们还需对此进行概括与归纳,以分辨其内部的次序或者递升要求。如对其概而括之,则为:学习文本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运用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进行情景描述。即其很明显地指明教学方向,并亦指明了教学内容及先后的教学程序。这是解读、理解单元文本的前提,亦是学生掌握语文要素而具备运用其进行自主表达的条件。
        (二)解读文本,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与落实
        对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明确即意味着我们有了解读文本的方向,如上述“学习文本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目标即说明:我们要理解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就必须率先通过“理解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这一关。这则是融合语文要素和文本解读的第一思路。而以彻底掌握语文要素、深化文本理解为目的,却还需对“运用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进行情景描述”目标的实现,这则是融合语文要素和文本解读的第二思路。依据此,我们则可探究在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中,对此语文要素的体现与落实。如解读《乡下人家》一文,则需在“理解融请于景的表达方法”目标的指引下,解读“文本是怎样描写乡下人家景象的?在描写过程中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或者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之后,再在“运用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进行情景描述”的目标指引下,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结论,仿照文本融请于景的表达进行运用融情于景方法的自主化的表达训练。通过此逻辑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对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与落实将为之后具体化的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依托单元学习体系的对文本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实现
        继依托单元导语对文本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大致方向的设立及结合文本实际对文本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大致落实路径的规划之后,便当为对此目标结合单元学习体系的切实落实和实现过程。
        (一)对文本课后习题朝向语文要素目标转化和回答
        在融合文本解读与语文要素的话题下,对文本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方式必是基于与文本解读密切贴合的相关问题的,但此问题并非在上述“解读文本,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与落实”的部分所提及的问题,而是相比于此更细致、更契合小学生理解水平、更与文本贴合的一类问题,而文本后面的习题便是此类问题的最好的来源。因为其直接指向文本解读,且亦以“实现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初衷被设计。如《乡下人家》一文的课后习题即为:“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其中第一个问题原意在让学生分辨文本的写景结构;第二个问题聚焦一处景色,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初步的情景融合在方法和表达效果方面的鉴赏;第三个问题则具体地着眼一句话,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运用情景融合表达方法的遣词造句方式。即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但却皆紧密地贴合文本,以“文本解读”为宗旨,而可直接成为用以文本解读、用以实现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问题。
        (二)对“习作”和“语文园地”模块的借鉴
        除却课后习题,在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主题设计的单元学习体系中,还有“习作”、“语文园地”等模块的内容结合着对单元文本的解读,渗透着语文要素、朝向着语文要素教学目标。以融合文本解读和语文要素为目的,对此类模块的借鉴则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问题思路借鉴
        “习作”和“语文园地”中指向语文要素目标的题目设计别出心裁、有效有趣,但却数量较少,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训练的程度浅,因此,教师则可借鉴其问题思路进行题目设计。如,上述单元“语文园地”模块的“交流平台”部分围绕着“我发现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引言,以交流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此类语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鉴此思路,在上所提及的课后习题问题之外,我则又加上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有哪些,这些语句又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教同学们在着眼“情感”本身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文本、理解“融情于景”语文要素的表达方法和效果,同时同步深化对于文本人文主题的理解。
         2.问题形式采用
        在思路借鉴之外,教师还可直接采用“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问题形式,因为其结合着文本解读直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有着严谨的设计思路,也提供了精准的资源内容,又自然引出对学生运用语文要素进行自主表达能力的训练。如,“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要求阅读“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的语句,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此句话恰是《乡下人家》中的原话,同学们在这里会观察到一种具体的写景融情方法,即对某一空间内诸多意象的罗列与整合,最后以“......的一幅画”作结结构出一幅可引发人美好想象的意境图,从而通过对此文本意境结构方式的了解达到更深化解读文本的目的。并在之后运用此融情于景方法的自主表达中做到对此表达方法的真正掌握。
        “文本解读与语文要素的融合”的含义在:学好语文要素以更好地解读文本,利用文本案例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要素,从而实现促进文本理解与提升语文能力的双重目标,而部编版所设的围绕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主题的单元学习体系则恰可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以借助的条件,从而组构成为“单元体系下文本解读和语文要素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思路,为更科学、有效、全面的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可能。
        参考文献:
        [1]杨宁.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0+252.
        [2]高先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鲍宗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的解读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2(06):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