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金国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毛刘小学 251700
[摘要]:研究性学习也叫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关键词]:创造;研究性学习;思维;阅读;探究
【正文】研究性学习也叫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个性语言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一则感受语言和文化的优美,二则培养其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发展其优良个性,培养其健全人格。由此而知,语文教学是一个既具有明确规范性,又是一个极具灵活性、丰富性的教学过程,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无,投入程度高低,便是检验这一过程成败的重要标准。所以,积极引导、渗透、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也便成了现今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以质疑的态度面对知识,面对学习,开拓思维,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逐层深入中把握知识,在分析综合中把握实质,在探究、论证中丰富思想、发展个性,使语文教与学发展为一个动态的、积极的研究过程,提高过程。以此,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组合,使语文教学过程灵动飞扬,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总的策略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造民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动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是在教师视学生为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同志、朋友的前提下,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建议、参与、设计、监督、评价的权力。其主要包括:
课堂教学设计民主化。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清楚每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然后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和学生共商教学模式或提供模式供学生选择。当然,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教给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这样,学生才能比较科学地进行教学形式设计。
2、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提出的无论多么幼稚的问题,都不能冷嘲热讽,并且还要告诉他们,敢质疑、愿探究,是一种优良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必由之路。
其次,引导学生勤于质疑。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形成真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勤于质疑。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质疑:(1).理解性质疑,这种质疑为读懂、读透文章的基础。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向自己提问: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怀疑性质疑,这种质疑是对文章大胆地提出怀疑和补充。
3、教给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给学生探究的武器。
在探索、求证中最重要的是要逐渐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授予他们探索的思想武器。在实践中我感到需要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开常用的探究方法,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进行思维,用全新的观念和角度去研究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学科渗透,从美学、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角度去研究理解语文知识;二是反向立论,即完全推翻已有的结论,以充足的论据另立一说,集考证、辨析、推断于一体,让人们认为言之有理并予以接受;三是大胆假说,即根据自己是研究钻研所得,大胆进行定义,提出新观点、新说法。
4、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阅读中以点带面,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5、课堂教学活动化。
语文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因而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活动式”教学。它是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实践活动,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学形式。
三、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息,自己质疑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广泛摄取信息,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结合以上理论,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常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立足教材,从文章中的具体语文问题入手,是开展课内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具体的语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在开放的情境中,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判断、整理有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新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在专题阅读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阅读可以说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途径。阅读需要研究,研究需要做专题。专题阅读是指一段时间或者长期一直攻读某一类书籍。专题阅读可以将人的思考吸引和凝聚于某个注意点,既能扩充知识,又能深化思考,十分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材一般按专题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些专题阅读,如“认识你自己”、“我爱我家”、“成材之路”等。在阅读中,学生经常会对同 一事理的不同提法、不同事实产生怀疑,这正好帮助他们提升推敲、论证和释疑的才干,并获得最可靠最深刻的读书感悟。
专题阅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并沟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为学生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专题阅读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满足现成的答案、现成的结论,探索新知,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会有新的发现,得出新的结论,创出新的成果。
3、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演讲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作文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是校内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善于抓住并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至理名言。
当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还处在试行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多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活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积累、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渗透研究性学习,使研究性学习步步深入。
?
参考文献
1、赵徽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开明出版社
2、周凤林 《开启研究性学习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载《教育探索》
3、张德伟,何晓芳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