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蓝玉华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蓝玉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中心小学 545413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等等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就要合理的设计教学形式,注重小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并以此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常常忽略学生的体验感;课堂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忽略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习题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将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等。因此,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低,积极性差,甚至出现厌倦数学科目现象。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下如何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进行动手、动脑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活跃性、创造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课本等理论层面上,而是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游戏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更好地将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活动能够,在观察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在操作中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将20×2=12×2=7×90=等习题录入计算机当中,使得每张幻灯片上对应一道习题。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运用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当荧屏上显示22×2=等习题后,学生对习题进行快速运算,对于最先说出答案且回答着正确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其余习题,使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中,逐步提高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能力。
         二、课中立体互动,保持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的互动性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因此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智慧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投影、移动设备等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数学知识的数字化处理,再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角度、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认知难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反馈平台实时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立体的、持续的互动和沟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内容时,本节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有直观的理解。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互动教学更能够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体验,在多媒体互动教学模式下,笔者通过多媒体作为媒介,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上课时,笔者会将各种图形变换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便可以直观理解,从多个角度将图形进行变换,从而了解图形在空间变换的规律。基于此,笔者通过课中立体互动,师生持续沟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实施分层教学,避免两极分化
        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个人数学素养、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采用分层化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避免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扩大化,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内容时,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其一,分层。数学教师应当依据班级学生数学知识储备、数学认知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及发展潜力的不同,将学生精准性的划分不同层次。其二,分层任务布置。数学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为每个学习层次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如对于基础层,任务就布置为明白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以及基本算理。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的提升难度的要求,以不断的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其三,分层指导。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任务解决中遇到的情况,给予学生具体有针对性和精准化的辅导,让每个学生在课堂都可以学有所得。
         四、挖掘生活素材,培养数学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偏向于学生的开始内容,以应试教育的思想设计教学方案,因此学生需要不断地接受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接受枯燥的算理知识等,并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进行训练,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为此教师应该改善教学观念,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断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给予学生一定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生活素材的包围下,培养出数学意识,加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笔者仔细阅读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挑选其中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本中学生分物品、香蕉、面包、糖果等素材都可以作为学生认识分数的途径,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桌子上摆放五件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分给两个人,此时必定会有人拿三个物品,有人拿两个物品,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两个同学手上拿到的物品是所有物品的多少?由此来引出分数的概念与意义。生活元素的渗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亲切,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以数学眼光看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引入具象资源,加强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具象化的数学现象入手,借助数学表象、直观和想象来完成形象思维的有效建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数学具象化资源的课堂展示来帮助学生丰富数学感性认知,进而引导学生从形象认知、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过程中,进而引导其实现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建立,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来为学生展示数学学习资源: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存在着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并邀请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观察、教室内、身边物品的观察来发掘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接着,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形象观察能力之后,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形象认知上升到感性认知上,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图片上、生活中的这些物品与图形都具备哪些特点?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确定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最终,学生经过数学形象资源的观察和探究,不仅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还在感性的形象观察过程中建立了理性形象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如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认识,就能改善传统教学所遗留下的弊端,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到生活,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尝试与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力求为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继涛.分析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0+151.
        [2]朱锦凤,周海军.循序渐进,构建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