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4期   作者:徐明星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年龄阶段,
        徐明星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30001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年龄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出数学所具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升华高中数学教学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传统文化;教学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精神文明教育也更加被人们所重视,而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开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去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成长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挖掘显性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显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去展开教育,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教师要积极挖掘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价值观念升华的显性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直接对数学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可以以观察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三角函数在古代不同地区的发展历史。三角函数的概念在古代西方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测量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但是在我国古代却并没有产生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此相对的是《周髀算经》中提到的勾股定理,对我国古代数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古时候的人民还学会了运用勾股定理去测量太阳的高度。让学生去了解数学当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古人的智慧,了解数学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再比如,在2015年湖北高考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4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4粒米内夹谷28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抽样调查问题,难度并不大,但是问题中涉及到的古代知识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所进行的努力,而在我们现如今的生活中也还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在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察意识,了解数学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显性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之处,领会数学文化当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活思想,感受数学的价值与内容,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隐性传统文化资源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思维成长的需求,教师有时候需要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因此,为了更好地渗透数学传统文化,教师要积极挖掘隐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创设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让学生在思考当中获得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维特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好地使用隐性的传统文化资源。


        比如,在学习“基本算法语句”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基本算法语句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习题习题,如利用《孙子算经》中的一道著名数学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道问题翻译过来就是:现在有一个数字,不知道具体的数值,如果用这个数字去直接除以三,则余数是二,如果除以五,则余数是三,如果除以七,则余数是二,那么这个数究竟是多少呢?这种问题的结构看起来比较的简单,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算法的方式去处理这个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从而取得更高的教学质量;再比如,在2013湖北卷第12题就给学生提供了一幅程序图,学生需要通过对程序图的解读去求出最终的输出结果,在这道问题中就涉及到了德国数学家所提出的“角谷猜想”的数学文化背景,即一个正整数x,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就乘以3再加上1,如果是偶数就减去一半,这样得到的最终结果都会是1。考试的题目与原本的角谷猜想问题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其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却是一样的。这种问题就直观地呈现出了近些年来高考对数学文化考察的重视程度,学生如果能够在掌握了这一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解题的效率则会更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其中涉及到的数学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认识。
        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获得满足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能力。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以传统文化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展开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数学学习经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概率”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对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中渗透着的各种概率知识展开探索。如丢手绢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不同的两个学生,将手绢丢给同一个学生的概率是多少。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设想,并且自主的设计方案去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蓬勃生机;再比如,在2009湖北卷第10题中,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他们研究过问题1,3,6,10……这一组数,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从而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1,4,9,16……这样的数被称之为正方形数。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去判断给出的几个数字选项中既是三角形数也是正方形数的选项。在解决这道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不提出问题,而是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小带花生米,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的操作方式去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总结发现的规律,在学生得到了基本的结论之后再让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对其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了一番叙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升华数学教育的内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显性传统文化因素和隐性传统文化因素,并且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去加深学生对数学中传统文化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本质,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洁琼.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的概念教学[D].苏州大学,2015.
        [2]郭建基. 数学文化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