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寄华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雷峰小学 广西桂林 542407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并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培养目标。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表达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未来生活的辅助工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将之应用到生活中去。除此之外,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需要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并且学会说理。
一、言传身教,积累语言
语言是增强学生记忆以及提升学生理解力的一种“工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十分有利,因此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语言。教师是学生榜样,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可以从自身入手,在课堂中严格规范自己,准确且严谨地表述概念、法则等数学知识点,做到言传身教。
例如,学生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前,都认为真分数是真的分数,假分数是假的分数。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严谨说法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分数。此外,在分数学习时,很多学生也会将“最简分数”说成为“最简单的分数”,进而导致错误出现。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要将正确的表达和理解方法告知学生,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其中的不同,逐步积累专业数学语言以及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二、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在传统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会被教师的威严吓倒,因此在课堂中不敢轻易举手回答问题,也害怕出错,进而导致发展受限。数学新课程改革转变了上述局势,重点强调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鼓励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时能够积极地表达个人观点。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做到尊重与鼓励学生,通过平等的对话,促使学生“有胆量”在课堂中发表个人想法和意见,并以此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精打细算)”一节内容时,数学教师一上课便结合学生日常跟随父母购物的经验说道:“淘气妈妈想要去商店给淘气买牛奶喝,两家商店同时在搞活动,不知道选择哪个商店最合适,大家能够帮忙想一想如何做这个决定吗?”学生在听教师提出问题时,能够明显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开动脑筋帮忙一起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主动地提出个人观点与看法。在学生选择了商店并说出原因时,只要他说的有道理,数学教师就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其感受到学习小学除法的现实意义。
三、算理教学,提供机会
数学学科知识离不开运算,运算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算理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应用数学法则表述计算的过程,并由此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算理,实际上是指计算过程中道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算理教学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中表达个人观点机会,促使学生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一数学知识。在数学算理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口头表达出计算中应用的法则以及解答题目的整个过程。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先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导入课堂,唤起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并由此提出问题“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很多学生经过预习课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且很快说了出来。
数学教师随之问道:“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吗?”学生展开思考但是却不知如何回答问题,数学教师鼓励他们将三角形转化成学习过的图形。学生在图形转化过程中能够将图形转化前后的面积进行对比,有的人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一样”,有的人表示“三角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当数学教师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写在黑板上后,鼓励学生说出公式得出的过程,使之在表达过程中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
四、加强指导,锻炼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表达问题时叙述不够准确,常常出现用词错误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表达较为复杂的题目时经常会出现重复复述的现象,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会使用单纯的几个关键字或者关键词回答问题,表达不够完整,需要教师层层递进式地提问才能够完整地将问题回答出来。鉴于上述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与训练,多多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表达的良好习惯。
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一节内容时,数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还记得怎样计算体积吗?”有学生将“数体积单位”回答出来。教师继续提问:“将三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为多少呢?”学生们齐声回答道:“3立方厘米!”教师继续道:“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他们的体积如何计算呢?”学生展开思考,教师转化方法问道:“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们立即猜测与长、宽、高有关。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又问道:“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结合之前所学习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将长方体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并且将三者与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类比,自主得出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师层层深入提问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步得到了锻炼。
五、借助工具,激发热情
数学课本知识很多都是以课本中的图片或者场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的,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图画获取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图画入手,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对图片内容感兴趣的同时能够主动说出图片要表达的意思。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做答。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提升,为深度探究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趣的测量”一节内容时,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将课本中测量石块体积的两张图片展示出来,问道:“同学们知道将石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怎样计算吗?”学生看到图片中清楚地标记着长宽高的大小,直接回答出体积公式和运算过程。在学生正感兴趣时,数学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怎样测量这个不规则石头的体积吗?”有些学生说:“用放入石头后容器中水的体积减去放入石头前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有的学生则不赞同其说法,并提出将容器装满水后再将石头放进去,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占有的体积。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观察图片,也能够结合图片表达个人见解,学习热情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语言是对思维的概括与调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几种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环境,促使学生多说、敢说、想说、会说,使之在课堂中通过口语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想法,进而提升其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000(004):159-159.
[2]李蓓蓓.培养学生小学数学课堂口语表达能力[J].新课程(中),2018,000(001):231.
[3]江敏.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J].未来英才,2016,000(020):116-116.